家用智能心率检测仪(14)
时间:2025-04-11
时间:2025-04-11
单片机课设,运用AT89s52,
括一个12位的二进制计数器和一个16位的二进制除法电路。平均心率的计算应根据测量结束前最后测得的16次心率值求平均,因此心率计算电路还应包括一个能完成12位二时制数加法的电路和一个能完成12位二进制数除法的电路,这个除法运算可通过移位寄存器右移四次来实现。计数器、加法器和移位寄存器也容易实现。下面主要讨论测量的实现方法。
瞬时心率计算公式是一个抛物线函数,分母中计数值N是一个变量,这个除法运算不能通过简单的移位寄存器来实现;而设计16位二进制除法运算电路,无论采用组合电路还是采用时序电路,都将耗费很多的芯片资源。另一方面,人的正常心率为60~120跳/分钟,即使心率出现异常,也不会超过20~200跳/分钟,因此所测量的心率值只有有限个数据。这样,可根据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心率值,预先求出N的变化范围,制作一张表,存入ROM中。实际测量时,再根据测到的N值,选择相应的心率数据。假设心率的变化范围为20~200,则N的变化范围为3077~300。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瞬时心率值IHR与计数值N的关系
4.2.5 键盘软件设计
本系统含有五个按键键钮设置,每个按钮实现不同动作,即单片机复位、开始测量、查询、存测量结果及清除记忆数据等操作。
图4.5 键盘流程图
单片机课设,运用AT89s52,
第五章 测 试
5.1 误差分析
一个系统误差的存在是并不可少的,同时误差是很难消除的,更多的是需要使误差降低到最小,以符合系统的最初设计思想,符合用户使用的需求。因此对一个系统误差的分析贵为重要。误差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引起测量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下面将对此系统进行误差分析。
本系统主要的误差存在模拟部分与数字部分,模拟部分包括传感器自身的误差,前端处理电路产生的误差;数字方面包括测量心率误差、软件编写定时程序、延时程序等。
5.1.1模拟部分误差分析
传感器自身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只能在硬件上尽量减低,另外也可以再后面的电路上与软件上进行修复。前端心率检测处理电路对整个系统的误差影响比较微弱,不是本系统主要误差。
5.1.2 数字部分误差分析
数字部分误差主要来源于软件程序上的编写与算法,主要分析下心率检测软件编写误差与定时/计数带来的误差。
1.心率程序误差分析
数字方法测量瞬时心率属于时域测量的测频原理,误差来源于计数器计数脉冲相对误差和标准时间相对误差两部分。
误差的传递公式
(1-4)
有误差的传递公式、(1-1)、(1-2)得
f N T (1-5)
f
N
T
1)量化误差--±误差
由前述频率测量fx=N/Ts=Nfs和周期测量Tx=NT0,可见,由于计数值N为整数,fx和Tx必然产生“截断误差”,该误差即为“量化误差”。也称为“±1误差”,它是所有数字化仪器都存在的误差。
上一篇:2014文科复数总结与真题练习
下一篇:计算机串行通信基础串口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