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这名字真长)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吐血整理
基础原理
1、X线特性、原理
特性:穿透性(成像基础)、荧光效应(透视基础)、感光效应(摄影基础)、
(电离作用(放射治疗和放射防护的基础))
原理:X线特性
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吸收程度不同
2、造影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
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造影剂分类
高密度:钡剂和碘剂
低密度:气体(少用)
骨与关节
1、小儿和成人长骨的结构及其特点
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diaphysis)干骺端
(metaphysis),骺(epiphysis)和骺板(epiphyseal plate)等部分
成年骨骼的外形与小儿骨骼相似,但骨发育完全。骺与干骺端愈合,骺线消失,只
有骨干和由骨松质构成的骨端。骨端有一薄层壳状骨板为骨性关节面,表层光滑。其外方覆盖的一层软骨,即关节软骨,X线上不能显示。成年长骨骨皮质较厚,密度高。其骨小梁分布的比例和排列方向也不同。
2、四肢关节构成 X线关节间隙组成(比正常宽)
滑膜关节:关节骨端、关节囊(内衬以滑膜)、关节腔(少量滑液)
关节间隙:包括三层解剖结构,即两层关节软骨,一层是关节腔。儿童的关节间隙
比成人宽阔,是因为它由五层解剖结构组成,即除了与成人相同的上述
三层结构之外,还包括了在关节软骨之下的,尚未骨化的骨骺软骨。
X线: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关节软骨、潜在关节腔、少量
滑液)
CT: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
3、骨的基本病变(疏松、软化、坏死)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临床见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老年和绝经期妇女(全身性),炎症、骨折后废
用性(局限性)
X线:密度减低,易发生骨折
长骨:骨皮质变薄、分层;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
脊椎:椎体变扁,上下缘凹陷;椎间隙增宽,梭形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内钙盐含量
降低,骨样组织钙化不足。临床见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X线:a、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
b、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c、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
d、假骨折线,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边
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等。
吐血整理
e、儿童期见干骺端改变(宽大杯口状、毛刷样)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
是血液供应的中断。常见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
骨折后。
X线:a、早期X线上也无异常表现。
b、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绝对高密度:死骨骨小梁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髓腔内有新骨
形成。
相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或被肉芽、脓液包绕衬托。 骨质破坏: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常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
肿瘤样变、骨质增生硬化。
X线:a、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b、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c、骨松质——斑片状骨小梁缺损
d、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氏管周围,X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
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4、关节基本病变
关节肿胀:软组织影增大、密度增高,附近关节骨质疏松
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变窄,临近松质骨破坏,关节脱位、变形
关节退行性变: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
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关节强直:骨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急性化脓性关
节炎愈后)
纤维性: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穿过。(关节结核)
关节脱位:关节外伤性脱位大都发生于活动范围大、关节囊和周围韧带不坚强、结构不
稳定的关节。
5、骨关节创伤
骨折、骨挫伤、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肌腱与韧带损伤、关节脱位、关节软骨损伤
6、骨折
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当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则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可显示不清,甚至难于发现。严重骨折骨骼常弯曲、变形。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骨密度增高,而看不到骨折线。
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儿童骨折:骺离骨折、青枝骨折、愈合快
7、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突出程度和形态分型,常见的有椎间盘突膨出、凸出、脱出和椎间盘突游离等。
X线:(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后宽前窄。
(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
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