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24-10-15
发布时间:2024-10-15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一、新媒体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影响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今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手机已经超过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其中微博、微信用户都超过5亿,无论人们对新媒体的快速扩张持欢迎还是批评的态度,新媒体已经无可阻挡地强势嵌入我们的生活,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1)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2)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作为离人最近的传播工具,手机已经被很多使用者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们许多时候是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受众对人际传播信息的需求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出很多。手机的人际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人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手机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使用户具有高度互动性与参与性。手机的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人人皆可为传者的前提,决定了手机传播信息主题的多样性与信息的海量性。传播信息不断糅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发展下去,而是以某一关键词为中心,发出另外许多话题,从而造成信息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传播效果也更显著。手机信息的传播过程即从一点出发,以关键词为节点,从中不断转移到另外的焦点。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传播点对点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被全面而准确地发送,并进行及时的交互与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手机媒体独特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实现了传受双方对于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对等性。多个传播主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节点中的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因此,手机媒体的传播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3)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微博迎合了即时网络的发展趋势,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正是因为即时性保证了瞬时传播,高度的互动性才成为可能。交互性使信息接收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网民通过微博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国家大事到民计民生,从政治改革到文化创新,从医患矛盾到城管治理,网友可就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素材或发表意见,这些信息通过微博网络的指数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他人的反馈。这样的机制不仅刺激了发表者的积极性,更赋予了公众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议题。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与资讯获取的便利,促使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微博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成为更多人“参政议政”有效通道。
3、新媒体对舆论生态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由于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的政治参与渠道的存在,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借助新媒体舆论,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声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 从新媒体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强化,与新媒体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全媒体时代,很难区分不受媒介影响、呈原生态的舆论,也很难出现不产生舆论影响的媒介活动。总之,新媒体与舆论的生成已经天然的交融,新媒体成为舆论的发酵场,而舆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互动又推动媒介技术、媒介交互方式的进步。
(1)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
微传播移动化的传播媒介将成为舆论传播的基本通道。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内容传播工具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宽的覆盖被公众广泛接受,这种微内容、微型化的工具特别适合于舆论的传播,成为天然的社会舆论发酵场。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即时沟通与联络,还使信息获取和信息表达在移动中合一,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发送和接收合一,因而能够有效连接社会舆论主体,并承担传播信息的功能。
其次,媒介融合将为舆论传播打造更多的发布平台。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在未来,公众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用无所不能的移动化终端,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传递各自不同的意见。各种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对社会舆论形成与传播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2)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更加关键
陈坤7529万 姚晨7550万 张小娴6244万
参考消息318万 人民日报 280万 扬子晚报180万 报刊总发行量1.68亿 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无关性”使其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网络的跨地域性质使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有着疏离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使意见领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见领袖发布信息全凭借“一片热心”,这种非功利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受网民信任,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身份经历的接近性与认同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易得到公众的认可。网络环境中人们对于网络身份的在意程度以及被网络中孤立的恐惧远远小于现实生活。网民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少了权力、利益等外界压力,而更加真实、更加本性、更加天然,这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对网上公众的影响也更加有力、更加深入人心。
网民知识结构决定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将长期存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学历比例最大,占39%。这一组数据表明,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低于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受众,根据传播学中的说服理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更容易被说服。同时,网民搜索信息的自主性使网民也更加信任自主搜索获得的内容,因此更容易接受信息,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
未来新媒体将会更加深刻地嵌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行为习惯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对人们的影响也将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会超越现实世界的意见领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也会不断利用新媒体传播工具使自己成为成功的网络意见领袖,使得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不断与网络意见领袖重合。
(3)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
“网络暴力”在未来将会长期存在。低学历的网民在我国网民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这决定了我国大量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是有局限性的。未来一段时期,网络暴力行为还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有效管理手段和监管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在相关的规制体系和公民有序参与的各种行为规范没有建立之前,这种“网
络暴力”现象会成为一种常态。
“媒体审判”影响舆论导向与司法公正。新闻媒介对审判机关进行舆论监督是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行使政治和公共事务监督权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各种新媒体舆论监督“越位”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通过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体审判”,给社会公平、公正、平等的司法进程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网络审判会在网民中自发进行,甚至演化为现实中的侵扰,从而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司法判断,导致不公正的处罚。由于我国法制化建设自身面临的问题,同时公民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媒体审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长期存在,对舆论导向和司法公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影响并且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之“中”,而非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虚拟空间”或“虚拟世界”。在观念变化、人际变化和现实社会感知变化上,虚拟空间已经介入到人们常态生活之中,而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信息传递与现实行动间的时间差急剧缩短。今天,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分众化使受众的反馈行为更加及时,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靶向性”的特点,使得能够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这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动力,也提升了用户参与行为的频率,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反馈行为更加及时,同时也提升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更容易“群”聚,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社群也建立了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社群。这些社群通过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一名叫“信天谨游”的北京网民通过网络募捐在云南贫困山区建造了第一所小学校舍后,其行为受到网友的关注,通过HI-PDA网站,他组建了一个筹款小组,所筹集的款项先后在云南贫困山区建造了六所小学。又如著名的“绿色北京”发源于互联网,至今仍把互联网作为环保志愿者的培养基地。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民主的推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虚拟社群与现实社群
的重叠与交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使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二、应对舆情危机的原则和策略。
1、舆论引导原则
突发事件后往往很容易受到媒体聚焦和网民关注,特别是与民利益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关注度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暴增,此时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处在舆论聚光灯下,迅速成为公共热点。此时,如果政府事件处臵不当,就会再生舆情,推波助澜,让自己陷入舆论漩涡。而舆情应对失误,则会平添质疑,助长谣言,干扰事件处臵,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需要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科学适度”四个方面原则。
(1)及时准确,争夺舆情引导先机。
有研究表明,突发事件舆情处臵讲求黄金4小时原则,事件发生4小时内可能被大量转发,很快就会成为舆论焦点。如果此时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争夺舆情引导先机,正确有效引导舆情,那各种谣言、虚假就会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被放大传播,误导社会公众,导致事态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高潮。
地震,事后并没有地震发生。由于没有省、市一级的政府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各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恐慌。21日6时07分,山西省地震局网站紧急发布公告称“近日有地震”为传言,请大家不要轻信,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如果回应更及时一点的话,不同规模群体性聚集避难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通报中毒事件原因。从部分居民开始呕吐腹泻,到新闻发布会公布水污染之间的3天时间已有上千人受害,之后更有3000多人陆续发病,其损失已无法挽回。在未公布消息的三天之中,流传着人为投毒的传言,使得市内充斥恐慌。
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第一时间跟踪研判舆情,设臵传播议程,组织权威评论,坦诚对待公众,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与公众展开平等对话互动,及时展开调查,进行问责处理。只有在事件处理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做到了快速反应,及时行动,坦诚处臵,才能稳定公众不满情绪,
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控制事件处臵的话语权,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2)公开透明,用事实回应舆论质疑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非常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涉及哪些责任等等消息,并基于社会监督的热情容易对事件进展发出质疑,这时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公开相关情况,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谣言和虚假信息就会充斥网络,给突发事件处臵和政府声誉、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8.0级地震,一是事件报道的迅速、及时。"5〃12"地震后仅18分钟,新华网发布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消息。当天15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地震信息。15时20分,中央电视台1、2、4、9频道开始直播节目《关注汶川地震》。15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播出对国家地震局专家的权威采访。18时07分,新华社播出受灾现场的图片,比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快6个小时。二是对"现场直播"--这种媒体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机制的充分运用。自5月12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从当天19时开始推出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一个月内全台9套节目直播达2121小时,创造了中国广播史上重大报道新纪录。中央电视台从当天15时20分开始24小时直播,一个月内各频道直播时长达1390小时,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直播时间最长纪录。 通过对地震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救灾进展的现场直播,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第一声音,使公众对灾情和救援有了客观了解,有效地进行了认知性舆论引导。同时,由于"现场直播的人性化内容不断地呼唤着人心底的情怀,还创造了更多的信息期待" 。 激烈冲突事件,造成4名村民受伤,29辆汽车被砸。事后,为“保留外来人员进村滋事”的证据,上浦村民抗拒政府清理现场,双方对峙长达19天,被称作“揭阳市历史上组织最严密的一次群体性事件”。期间,境外媒体陆续介入炒作。部分外媒捏造事实,放大警民冲突、挑动干群对立。面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揭阳市委主动应对,依法依规处理。同时,高度重视舆情走向,阳光、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了每日一报,尤其是为外媒提供英文新闻通稿,展现了政府在应对负面事件时少见的开放姿态,最终有效防止了舆论的一边倒,也为事件最终化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事实上,一些害怕家丑外扬的地方官员,却总是喜欢千方百计压制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删除网友言论,甚至采取威胁、恐吓、殴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众和媒体显示监督职能。而其结果则往往是,越打压,就会吸引越多的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曝光,事件关注度越高,而暴力应对手段则招来更多的批评,舆情危机出现二次爆发。因此,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压,而是主动、全面、高频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发布出去,才能满足媒体报道需求和公众知情欲望,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3)规范有序,避免负面舆情再生
在突发事件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事,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有序引导的原则,以客观理性的处臵方式,回应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不实信息和传闻,引导舆情朝着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发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因此,在政府处臵突发事件时,必须考虑普通民众的心理认知,依据社会常识常理对事件进行妥善处臵。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冲突,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情绪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损害法律权威的情况下,灵活安抚舆论情绪,避免随意定性引发舆情危机再生。
(4)科学适度,维护政府公信力
在突发事件舆情引导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科学适度的引导原则。首先,回应舆论话不要说的太绝。突发事件后,在面对媒体表态时说话要留余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舆论被动。其次,面对民意要求,不应过度承诺。有些情况下,为了安抚公众情绪,一些官员在与公众互动中容易对媒体做出过度承诺,而一旦承诺无法兑现,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承受更大舆论压力,付出更大代价。
2、舆论引导策略早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结论。
3、舆论引导方法
(1)信息发布引导:发布新闻、开发布会。
首次发布新闻要注意:公布真相,要发布真实的信息,要有必要的细节,要有事件的性质。信息发布时要有社会的反应:政府的声音,民间的声音,专家的声音,受害者的声音。信息发布时要有配合性的信息。
(2)深度引导法。系列评论,深度调查,统一编排,滚动播出。
2011年6月16日,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会理县高标准建设通乡公路》的图片新闻。这篇和其他众多的旨在宣传交通的新闻一样,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但是,网民jiaoao592 在2011年6月26晚 20:56:00时将这则新闻贴到了天涯社区,并题为《太假了,我县的宣传图片》,指出这篇新闻的图片是人为PS的,将几位领导的图从别的地方抠出来放到了公路上面。仔细看这几幅图,几位领导确实有一种“悬浮”的感觉。旋即“悬浮照”被网友在微博中传播开来,并引发全民“PS大赛”,四川会理县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的小县城顿时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图片 11万5千张 词条26万1千条
第一阶段:PS悬浮照引发舆论危机
6月26日,有网友爆料称,凉山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中使用了合成痕迹明显的领导视察照片。随后,该图片在网上引发了PS狂潮。 第二阶段:积极回应,道歉并认错
事件发生当天,会理县政府拒绝接受采访,有一些迟疑,但很快就更正了这一做法。并接受天府早报等媒体采访,做出正面回应,接着在政府网站上发表致歉声明,贴出了PS前的原图。使网民明白了真相,也理解了当事人PS的原因,有利于推动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与一般危机回应不同的是,会理县还向前多走了一步:27日下午,会理县政府及PS事件的当事人孙正东在新浪网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向网友说明情况并致歉。孙正东不仅态度诚恳,而且将前后照片直接放在网上对比,使网民能更清楚地明白这件事并非造假,而只是善意的修饰,从而赢得了网民的理解。甚至还有网民开始为孙正东担心起来。致 歉 信
尊敬的各有关网络媒体、各位网友:
我是会理县政府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根据安排,我于6月15日下午跟随县长李宁一到黎溪工业园检查通乡公路建设和烤烟生产等工作,在黎溪工业园黎洪乡与先到的副县长唐晓兵一行会合,当晚9点来钟才返回县上。按照政府网站信息宣传需要,工作中我拍摄了一些领导工作照片用于图文信息宣传。2011年6月16日,在政府网站刊载信息时使用了3张照片,由于1张照片有光照、角度、背景杂乱等效果不佳的问题,故在使用时对该张照片做了拼接、修改,造成照片失真,带来了不良反应和影响。
在此我谨向各有关网络媒体和广大网友表示深深的歉意,恳请谅解,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孙正东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当事人“孙正东”却并没有受到处分或其他让网民担心的遭遇,他一直忙着在自己的微博上与网友互动,主动转发相关恶搞图片,并逐张进行评价,点评哪张PS技术高超,哪一张最搞笑。之后,他巧妙地将网民的目光从领导和“悬浮照”上转移到会理县的美丽风光和特色产品上来,并贴照片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并借机推介会理旅游。
孙正东的行动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他的微博短短几天获得了近2000名粉丝关注,开放的心态被众多网友视为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甚至被部分网友奉为“最成功的政府危机公关”。
第三阶段:巧妙移位,利用微博和幽默的网言网语逆转舆论方向 在会理县逆转危机的过程中,微博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会理县政府为事件专门开通的微博和当事人孙正东的微博都积极和网民互动,用网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轻松诙谐语气回应网友的PS恶搞。27日晚开始,孙正东在微博上转发并评论网友对会理县领导的各种PS恶搞图片,从中挑选自己认为“最喜欢”的与网友分享,并表示自己“在加强练习PS技术的同时,我还将学习微博操作,以便跟大家介绍会理县”。
孙正东在微博中以开玩笑的语气让网民们把目光转向会理,而不是盯着领导:感谢全国的热心网友,让会理县领导有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免费“周游世界”,“旅行”归来后,领导已经进入正常的工作轨道,也希望网友把关注的焦点转到会理这座古城上来。会理是具有两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古城,也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看看镜头下的美丽的会理吧,绝对没有PS哦!
孙正东公开“拿县领导炒作”,让网友意外。而领导们对此而心态平和。会理县的工作人员对采访的记者表示,领导认为自己的形象无所谓,只要政府的形象没有受损就没有关系。这时候,网民对会理县的印象也发生改变,称孙正东“用轻松幽默把PS事件逆转了”。 第四阶段:反败为胜,变危机为商机
更有意思的是,会理县刚刚因合成照“名扬天下”,立刻就有组织网友赴当地游山玩水的旅游团购活动在网上现身,商家的速度令网友叹服。
6月28日傍晚,由“新浪四川”认证微博发布的一条消息链接了一个“会理古城、西昌泸山、邛海休闲四日游”的旅游团购,相关广告语“看神奇公路和磁悬浮领导,要不要?”引人入胜。短时间已有10人在线购买了该旅游套餐。
6月29日,某些团购网站和旅行社则已开始推介会理旅游套票。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会理县一“图”成名。 会理石榴、会理古城,都开始走进网民的视野,成为微博上热传的旅游信息。不少网友表示,在PS欢乐之余,“对会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去旅游”。会理县居然在无形之中宣传了自己的旅游业。 本来是一场极为不利的负面舆论事件,却在几天之内被逆转成为一个宣传自己的绝佳机会,不能不说会理县的这一场舆论战,打得漂亮!
中国公关网官方微博发文称“危机公关,该学学四川会理好榜样”。该网站分析,会理县政府和当事技术人员及时公开道歉,并将PS的原图和过程公之于众,对网友的各种恶搞图片不仅宽容,还跟着转发,并乘机宣传了会理县那些绝对没有PS过的美丽图片。这样的回应水平,被网友叹为“近年来最为成功的政府危机公关案例”。
三、如何与媒体和公众沟通。
1、学会倾听。2、注重态度。3、基本策略。有礼有节,积极主动,不被对方牵着走。
4、心理素质。理性机敏应变
上一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