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5)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西方美术
这是米勒定居在巴比松村后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描绘了一个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生活场景:一对正在田里劳动的青年农民夫妇,劳动了一天,当暮色降临大地的时候,突然远方传来了教堂里晚钟的声音,他们便站在那里,低着头,默默无语,完全沉浸在虔诚的祷告之中。这时大地一片宁静,只听得见晚钟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全画充满了肃穆的气氛,使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米勒之所以创作这一作品,既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为了宣扬一种宗教情绪,也不是为了表现农民安于天命的思想,他只是想描绘生活的真实。而《晚钟》中所描绘的这对质朴、勤劳、善良的青年农民夫妇及其劳动生活,便是他亲眼目睹并且亲自体验过的。他怀着深厚的情感,去精心地描绘长期被统治阶级看作是不值得表现的卑贱的农民,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创举。
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 (油画,215×272厘米,1882年作,法国蒂埃里堡市政大厅藏)
莱尔米特(1844年—1925年)是19世纪法国另一位以画农民生活见长的画家。他的创作明显地受到米勒的影响。他经常到农村搜集有关农民生活的题材,风格近似米勒。《收割的报酬》(原文直译应为《雇农的梦想》)是他的成名作品。此画曾于1978年在北京举办的“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中展出,给我国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油画《收割的报酬》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从1882年初次展出起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赏。此画除了用近乎摄影那样逼真的手法描绘农民劳动的工具外,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法国农民生活的贫困和沉重的劳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发人深思,和米勒《拾穗》一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丹《加莱义民》 (青铜,高230厘米,1884年—1886年作,法国加莱市里席尔广场)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后来给一个雕刻家当助手。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扩大了罗丹的艺术视野,以后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刻。所有这些,使他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奠定了他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他早期的作品,如著名的《青铜时代》(1876)等,已表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摆脱了官方学院派的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程式,树立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又译作“加莱市民”),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
上一篇:用友公司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下一篇: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