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 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 的影响。 重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探究一: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 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 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 中的其他力量。
(1)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 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 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 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确立。 (2)实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美苏两分天下)。 (3)影响: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 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 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障碍。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 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国家比它强大。 这 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 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 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思考】杜鲁门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美国想称霸世界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 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 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 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 别的情况。” ——斯大林
【思考】斯大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苏联极力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凸显。
探究二: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1.“冷战”的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冷战”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3.“冷战”的开始 序幕——铁幕演说
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
4.“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成立“北约” (2)苏联的应对措施①经济互助委员会②成立“华约”
“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 雨的直接行动。 “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各方面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
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和两 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加剧了美 苏对抗程度。
丘吉尔“铁幕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 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 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之内 ” ——实施“冷战”的最初信号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 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 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 【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霸权地位。 异:“杜”:政治上 “马”:经济上 反苏 公开 隐蔽 反共反苏 控制、联合西欧反共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和扩大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你最好别惹我!”
探究三: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消极: 加剧世界局势紧张,造成国家分裂动荡地区 欧洲 (重点,危害也最大) 亚洲 美洲 全面“冷战” 德国分裂 (柏林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威胁下)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1)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 2.积极: 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⑵促进了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 革命的发展。 (3)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
进了第三世界的联合、崛起。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USACCCP
2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1
杜鲁门主义 过程 雅 尔 塔 体 系 确 立
美国 “冷战”苏联 对抗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经互会 华约成立 朝鲜分裂 德国分裂 越南战争
奠定 框架
两极世界 的形成
影响
世界局 势紧张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世界总体和平
1.如果你研究国际关系史,翻阅1947到1948年的旧
报刊寻找史料,映入你眼帘最多的“关键词”将会是( A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作业1(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