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专题九_材料解析题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二、材料解析题一般特征 材料解析题的特点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新材料、新情境, 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作答。材料解析题通 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史料部分,是由一段或数 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 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 解答。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看,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 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文字加 图片、图表等混合材料这几类;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 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典例 8 (2011· 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 年 5 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 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 500 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 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 年,两国 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 1300 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 的扩张方向, 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 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1893 1910 1920 原料 15.6 39.8 40.1 手工制品 81.8 41.4 39.4 机器产品 2.6 18.8 20.5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 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三
下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
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平衡的世界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 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 度。(4分)
解题流程 ※粗读(先材料后设问) 1.材料:本题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是纯文字材料;第二 则是数据表格材料;第三则是漫画图片材料。 2.设问: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第(2) 问考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的 变化;第(3)问考查经济全球化。 3.“轴心”:全球史观统领下的世界经济与同期中国经 济发展。
※精析(逐设问审材料) 第(1)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结合所学知识”。要求在通读材 料一的基础上再现教材基础知识。②答题方式:“指出”, 强调是什么,无需深刻剖析,侧重简明扼要地回答是什么; “概述”即概括叙述,具体讲就是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还 要有实际的史实表述,忌空洞无物。③中心词:“国家”、 “方向”、“影响”。
中心词告诉了我们答题的大方向,中 心词的数量也确定了答题的层次。
④限制词:在明确中心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限制词确定 答题的知识范围。“材料中所涉及”限定了所答“国家”的 特殊范围界定;“两个”限定了所答国家的数量;“对世 界”限定了所答“影响”的内容范畴;“直接”限定了“影 响”的程度。⑤看分值:“量体裁衣”,参考分数定要点定 长度。本问三个答题中心词共6分,应当是各占2分,及两个 国家答对各占1分,各自的扩张方向各占1分,直接影响占2 分。答案语句不会太长。 ⊙材料——材料一为纯文字材料。解题关键是把握“1493 年”和“1494年”(时间信息)、“佛得角群岛”(地点区域信 息)、“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是此时两国关系的 核心。
第(2)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②答题方式:“怎样”侧重描述,对表格信息的提炼和 归纳;“分别说明”要注意把握两点,“分别”要对应 上一步对“变化”的提炼,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出口比 重出现的变化至少有两个要点;“说明”要求明确说明 的对象,要想说明白就要再现和运用基础知识。③中心 词:“怎样的变化”即变化的状况是什么;“关系”, 切忌单纯地像回答语文知识那样答成因果关系、递进关 系等等,要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归纳,从知识本身 的契合上体现出来。
④限制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时间范围;“中国 各类商品出口比重”为答题区域和方面范围。“与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是知识限定。 ⑤看分值:分数在三问中最多,所以在答题长度上也与 其它两问相比答案要适度地增多些。第一小问3分,变 化要归纳成三个要点,各占1分;第二小问“关系”分 值比上一步高,答案长度上要多一些,具体要点取决于 “变化”的要点,上步有三个要点,本步也相应地有三 个要点,各占2分。
⊙材料——材料二是数据表格型材料,获取信息的关键 是从时间的推移中结合数据升降起伏再现相关知识来回 答。一般这类题目从三方面设计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对 这三方面问题的回答依托有区别,一般是“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要靠对图表的观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 化”和“这一变化有何影响”要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 再现。具体观察数据时将表格数据转换为简图的抛物线 形式更显直观。
第(3)问 ⊙设问——①答题依托:“所学知识”和漫画。“根据你的 认识”其实就是据所学知识。 …… 此处隐藏:8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