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球化学复习总提纲(4)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石油地球化学提纲
1、沉积场所最大
2、远洋水域有机质来源是单一的,近陆海域是混合的
3、有机质的有利沉积条件:表层生物产量高、下层缺氧还原,持续较快沉降、絮凝作
用加速沉积。
4、高能滨岸带(滨海)不利于有机质沉积保存
5、大陆架是海洋内有机质的主要沉积区
6、远洋盆地是生物钙质、硅质丰富沉积区和有机质贫乏沉积区,以化学沉积为主。
7、“堰塞”小洋盆和毗邻大陆架的深海盆是有机质重要沉积区
(二)过渡环境的有机质沉积
1、有机质来源的二元性:淡水生物、半咸水、咸水生物并存。陆源搬运而来的高等物。
2、低能缓流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沉积。
3、干旱泻湖环境,富有机质泥岩常与蒸发岩组成旋回。
4、过渡带以陆相淡水与海相咸水环境交替为特征,有机质来源更复杂
(三)湖泊环境的有机质沉积
1、有机质来源也具有二元性,并具有多向性。
2、营养型湖的浪基面以下的还原环境是有机质的富集区。
3、湖泊环境差异大,沉积的有机质差异也大。
4、营养型淡水湖泊的较深—深湖及前三角洲亚环境沉积富。有机质泥质岩
5、盐湖中富有机质的油页岩、泥质岩常与蒸发岩组成旋回。
6、单断式“箕状”断陷不对称湖盆,有机质亦呈不对称展布。
(四)沼泽环境的有机质沉积
1、有机质来源的原地单一性:原地大量繁殖的植物就地堆积,异地碎屑和有机
质稀少。
2、温和潮湿的气候和长期停滞的水体有利于沼泽发育和泥炭沉积:在地表浅层,
死亡的有机体是处在氧化—弱氧化环境中,而在停滞水体的下层,随着氧
被消耗,逐渐转化成还原环境,使部分有机质堆积保留下来。一般来说,
泥炭的形成率(即泥炭的堆积量与植物的生产量之比)不到10%,即只有
不到植物总产量的10%可以形成泥炭。
3、沼泽沉积的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单一。
4、沼泽煤系常与湖泊、泻湖生油层系交替:形成沼泽一条重要途径是湖泊,泻
湖的淤积陆化。湖泊相或泻湖富有机质沉积常组成剖面下部,向上逐渐过
渡为煤系沉积。
结论: 1、地球上古今生物机死亡后有机物展布、演变的空间——有机圈。地球化学
家最感兴趣的碳循环。
2、原始有机质来源可分为:水盆内水生生物来源、陆地高等植物来源和混合来
源。水盆内生物来源并不意味着是原地来源。
上一篇: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特征分析
下一篇:实体墩台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