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时间:2025-04-1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作者:王宁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发布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得以延伸拓展。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讲述以校本课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的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21-02

2003年国家发布了《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和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这一标准规范下,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其中包含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要求高中阶段学生须完成至少4学分的学习任务(必修、选修各一模块)。在各学科课程设置相对紧密,课程安排较满的情况下如何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值得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这就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契机,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有效的课外延伸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展示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如何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延伸课程内容,拓展其课外知识,这就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开发了符合学校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的四门校本课程。

一、信息学竞赛之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1模块内容,要求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基本掌握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对程序设计有较为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外延伸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