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香坊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3)

时间:2025-04-29

文先生称其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又有文才,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读者圈中流行一名言:“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空洞的宏大叙事;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散文的魅力,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9日,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汪曾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岁朝清供》中汪曾祺写道,在北京,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比如用一个大萝卜,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也颇悦目。

B . 《榆树村杂记》专门谈饮食的就有7篇,从狮子头、东坡肉到高邮的鸭蛋,从名目繁多的各种鱼的滋味及吃法到荠菜、蒌蒿、马齿苋的做法,介绍非常详尽。

C . 汪曾祺精于厨艺,在家烧菜招待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夫妇。他做的煮干丝,备受聂华苓青睐,以至于她“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

D . 汪曾祺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流露出他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以及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和深深的眷念之情。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汪曾祺在散文集《榆树村杂记》中,通过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来安抚疲惫的心灵,特别能打动人心。

B . 汪曾祺在创作散文集《榆树村杂记》时,经常到榆树村里的菜畦边走走,感受“欣欣然的生活气息”。

C . 汪曾祺以细腻敏锐的笔触叙写了自己在榆树村的生活片段,他将散文集命名为《榆树村杂记》就是为了纪念那段日子。

D . 汪曾祺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收文33篇,以冲淡、节制的叙述让读者有机会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

第3 页共16 页

黑龙江省香坊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上一篇:20以内的加法

下一篇:作文三_同学之间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