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班级: 12人资
姓名: 徐金燕
学号:1206140137
目 录
1 引言 4 2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4 3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4
3.1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 4
3.1.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 4
3.1.2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 5
3.2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5
3.2.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5
3.2.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6
3.3 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6
3.3.1新文化运动 6
3.3.1学习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看到了西方的先进经济技术、政治制
度。开明的地主阶级及学生开始察觉到中国不能再延续闭关锁国的封建政策,而是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开端为李鸿章曾国藩为主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彻底破产,接着便有了维新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为挽救国家而兴起的运动。本文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并分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整个过程。
小议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徐金燕
(12级 人资班 )
1 引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从封建国家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2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而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
重的民族灾难。大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热潮,对学习西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也更加全面。虽然没有挽救近代中国的命运,但是失败孕育着成功,他们探索为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鸦片战争的失败、时代的剧变、西方文化的冲击唤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
表的一部分开明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发出了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以谋求国家富强的呼声。
3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1 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3.1.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意识到应该了解西方、认识西方,他
们面对现实,揭露腐败现象,提倡“经世致用”。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放眼望世界的第一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他就敏锐地注意到西方列强与传统观念中的“蛮夷”不同,说明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有了一定的认识。他积极的组织进行反侵略斗争,提出了“民心可用”的进步主张,搜集西方出版的报刊,组织翻译《四洲志》,大力提倡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坚决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以夷制夷”的政策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魏源则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时期,他写下了《海国图志》这部巨著,他用近代意识,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使人们知道除中国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3.1.2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太平天国烈火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内一部分实权派官僚逐渐认识到洋枪和洋炮的威力,
认为必须学习西方国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从19实践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成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最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军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
失败,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培养了技术工人和科技工人,为中国科技发展和民主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对外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
3.2 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3.2.1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
族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被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放宽了对民间建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眼福等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
< …… 此处隐藏:360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