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提示】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具有天然绿色大米优势。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与评价
(1)东北平原: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大多只能一年一熟。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品质好;制约因素主要是海拔高,温度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制约因素是干旱、水源不足。
(4)华北平原:优势在于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制约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5)南方平原地区: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制约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频繁。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3、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知识补充】
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
(1)商品率高;(2)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3)增产潜力大;(4)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最重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
(3)成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采取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6)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对 )
【分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生态环境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思考】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是增强东北商品粮地位的关键。(错)
【分析】随着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限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增强商品粮地位的关键。
【思考】黑土退化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 )
【分析】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注重施肥,只种不养,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同时水土流失也导致表层黑土流失,加剧了土壤退化。
【知识拓展】耕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和弃耕。
(2)人为因素(主要原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专项训练】2012年高考简答题节选
1、(201222题)位于四川盆地长江和沱江交汇处的泸州市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所产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资料,分析泸州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答案】(10分)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分)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4分)
下一篇:科学活动:浮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