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小学 刘芬 论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发布时间:2024-10-12
发布时间:2024-10-12
试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刘芬青田县塔山小学15869242582
摘要:侨乡――青田,顾名思义拥有众多的华侨,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青田留下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预防“留守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出国淘金的潮流愈演愈烈,大量的年轻家长或出国务工,或出国经商,成为“华侨”,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和父母长期分离,与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等隔辈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相差大,两代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代沟,使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留守孩子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品德和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学习成绩不佳
家庭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多基本的观念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可是留守儿童们却不得不面对和家人的分离……这些留守儿童教育是个棘手的事,已成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了解到,多数留守孩子的监护人教育观念淡薄,他们认为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因此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孩子个人的素质决定的。更有甚者认为孩子迟早都要岁父母出国,不必辛苦学习。当然,有些留守孩子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还是很强的,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
2、个性心理发育异常
随着华侨的增加,留守儿童也随之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
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对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人缺少安全感和信任感,不愿与人交往和沟通,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产生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二、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或其他亲戚。祖辈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祖辈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其三是在教育方式上,他们很难和孩子畅通的交流,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而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平常一般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两种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但大多数父母至少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的多物质补给(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而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督促其学习。因而就造成了很多家长事实上成为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教育主体。如果说家庭里的教育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实现的,那么学校中的教育则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教师的
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一般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多是一些留守儿童,教师往往是知道“难以管理的”听之任之,难以做到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促使其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父母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广而言之这种现象会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怎样使留守孩子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让家庭倾注亲情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专家认为,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既然如此,出国在外的父母切莫忽视对孩子的教育。①经常性地与学校“留守学生”联系,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督促他们努力学习,遵守学校校纪校规,做“四有”公民。
②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代理监护人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不能满足的,应加以说明,做通孩子的思想,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代理监护人及时帮助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如学习上无法指导孩子,可以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别人。只有这样,孩子心里就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就不会因此而心烦。
⑤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
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2、让学校成为成长的快乐驿站
为了要培养留守学生健全人格,使认知倾斜型,情绪偏颇型等逐步向健全型转化,使变异型向正常人格“靠近”,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学校应树立任何教育活动只要设计者设计时注重强化人格培育要素,都可以取得人格塑造的丰硕成果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开展人格塑造的教育活动。所以,学校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都要承担人格培育的重要任务。
①加强认知教育。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和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教育留守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和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它,就有了立身处世的准则,优良人格形成就有了基础。
②培养“三自”精神。自尊、自重、自强不息是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学校可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专项活动,激励扶植留守学生去获取成功,使他们从小就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有了“三自”精神做基础,留守学生人格中自卑、懦弱、不甘进取等消极因素就能克服和逐步消除。
③发展社会交往。学校要组织留守学生在除学校和课堂外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交往学习,让他们在交往中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有计划的开展文娱联欢、体育竞赛、旅游参观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主动社会交往意识,培养主动交往的习惯,锻炼交往能力,拓宽其心理空间,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
④组织竞争活动。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有了大胆开拓,勇于进取的竞争锐气,各种可能发生人格障碍就会缓冲化解。学校可组织学科竞赛、学风竞赛、评选“留守学生之星”等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同时,竞争中的挫折还有利于培养留守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磨难等优秀人格品质。
⑤激励自我完善。人格塑造是强化和内化的统一,需要个体具备自我建构意识。学校可指导留守学生“每日三省吾身”,以写日记和周记的方式自我解剖
弱点,自我规划改善措施。让每个留守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座右铭激励和督促自己改造自身人格。
⑥重点突破。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帮扶老师,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各负责老师要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定期谈话,跟问题学生交朋友等等,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问题学生的人格塑造工作。
3、让集体成为温暖的港湾
当儿童开始上学后,他们就完全暴露在另一个社会化主体——同辈群体面前了。同辈群体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农村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孩子更多地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臵,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与此相对照,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总是从属的。生活在留守家庭的子女在经济上一般比较充裕,留守孩子有了钱后加之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督,一旦被具有越轨行为的同龄青少年所吸引,极容易走上越轨和犯罪道路。特别是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性和满足性,使得留守孩子试图从网络中寻找到精神安慰。而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泛滥,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国的人数还会增加,留守子女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新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分析》张永
下一篇:有限空间竞赛题库有答案2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