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革命的前驱者_与_精神界之战士_六_陈独秀与鲁迅(6)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_革命的前驱者_与_精神界之战士_六_陈独秀与鲁迅教育思想之比较
主义的文章,鲁迅及时发现和回应,指出其谬误,减轻它们的毒害。最误人子弟的是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只是小学,中学大学亦然,鲁迅说:
就是所谓 教科书 ,在近三十年中,真不知变化了多少。忽而这么说,忽而那么说,今天是这样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样的主张,不加 教育 则已,一加 教育 ,就从学校里造成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人,而且因为旧的社会关系,一面也还是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的老古董。[14]255
鲁迅对中国儿童教育现状的批评是指向全社会的: 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作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6]566
陈、鲁二人对旧教育的批判,个性鲜明,各有重点,今日读来,仍觉振聋发聩。他们所指出的问题,有些虽已得到局部改善,但许多致命的顽症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改革旧教育的确任重而道远。
四
陈独秀和鲁迅在批判旧教育的同时,都提出了正面的建设性主张。这些主张当然也体现了各自的思想个性。
陈独秀极为重视教育,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坚信教育与实业是人群进化之 根本 ,[2]331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则教育尚焉 。[2]281在∃青年杂志%第二号上,就以一个立志改革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崭新姿态,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思想: 教育家之整理教育,其术至广,而大别为三:一曰教育之对象,一曰教育之方针,一曰教育之方法。 三者之中,以教育之方针为最要:如矢之的,如舟之舵。不此是图,其他设施,悉无意识。 他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根本,在综述欧美各国教育方针之后,以进化论为理论依据,认为 理无绝对之是非,事以适时为兴废。吾人所需于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盖教育之道无他,乃以发展人间身心之所长而去其短,长与短即适与不适也 。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身心,这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核心论点,乃真正现代教育家的超凡之见。他提出中国教育方针应去短择长, 补偏救弊,以求适世界之生存而已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教育的要求, 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故今日中国的教育方针应依次为:(一)现实主义、(二)惟民主义(即民主主义)、(三)职业主义、(四)兽性主义。[2]140-146陈独秀一一作了详细的考释和论证,旁征博引而又言简意赅,既切合现实又形成理论。这篇∃今日之教育方针%,实为建设中国现代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经过五四运动和被捕入狱后的研究,加上受杜威来华讲学的影响,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他在武昌演讲∃新教育之精神%,首先即声明: 我所谓新,非绝对除去一切经史诗书考据&&之谓,更在知其所以新之之道耳。 在指摘旧教育的弊病之后,提出新教育的三个要点: 1.宜注意社会方面, 2.当以学生为主体,3.打破形式的教育,以实际为主。 即 注重社会 、 以生为本 、 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 。[12]94-99他也是一一作了分析解说,包括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育经费的使用,校舍、制服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等等问题,不但切中时弊,且至今意义不减。当他的这几点主张在几十年后成为全社会共识,甚至成为时尚口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作为新教育伟大先驱者的理论胆识和远见卓识。
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又增加了新的成分。他开始探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教育的区别,认为前者是贵族教育,后者是平民教育, 资本主义时代底教育是专为少数富家子弟而设,多数贫民是没有分的 ,[12]179 要普及教育,唯有盼望社会主义的实行 。[12]337对新旧教育的不同他也提出了新的意见,认为旧教育是 主观的 ,即 教育主义个人的 , 教授方法教训的 ,新教育是 客观的 ,即 教育主义社会的 , 教授方法启发的 。[12]231新名词术语的使用和创造,以此进行的批评和阐发,都不如以前准确和严谨,有不少可质疑的地方,对个人主义的否定更是传染了左派幼稚病的表征。但他反对教育与社会分离,主张教育与社会结合,[12]257-260驳斥 教育独立不问政治 的妄言,[12]416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陈独秀一生关心教育,自称 是一个迷信教育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