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TXT文本】

发布时间:2021-06-06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TXT文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需要和兴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喜欢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创设趣味性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整厘米数的物体的长度,学生量起来得心应手,动作十分快。而接下来让他们量一量自己橡皮的厚度时,有些学生皱起眉头,一位学生举手说:“这块橡皮的厚度不够1厘米不好量。”教师也装着愁眉不展的样子说:“谁有办法?”有一位聪明的男生站起来说:“要是有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就好了。”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能很快地量出橡皮的厚度了。”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高质量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二、创设生活性情境
  
  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上应多为学生创设生活性情境。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王涛带了5元钱,准备买一支钢笔。他在世纪联华超市发现想买的钢笔每支4.50元,在苏果超市发现同样的钢笔是4.5元,你建议王涛在哪个超市买钢笔呢?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就能发现4.50元是4元5角,4.5元也是4元5角,所以4.50元=4.5元,王涛可任选一家超市。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列举出类似的生活事例,并认真观察,发现规律。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个个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再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后,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道和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题: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成如图的形状,最上层有9根,最底层有16根,有8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学生们经过思考,很快得到以下的解法:
  生1:9+10+11+12+13+14+15+16=100(根)
  生2:(9+16)×(8÷2)=100(根)
  生3:将9—16连续的8个自然数,写两次(“正”写一次,“倒”写一次,如下式),并计算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和。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6 15 14 13 12 11 109
  2525 25 25 25 25 25 25(
8个25相加)
  直接用(9+16)×8÷2=100(根)。
  生4:我发现如果把两堆这样的钢管合在一起,就变成每层有25根,共有8层。所以,这堆钢管的根数是25×8÷2=100(根)。
  教师归纳:钢管的总根数=(最上层的根数+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TXT文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