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第七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第七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黄长义
内容提要
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问题的努力与困境
三、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
四、中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方略
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
1、生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特征
1、生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何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而引发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成因是什么?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说到底,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生态约束、生态支撑、生态服务。
生态环境的三大特征:稀缺性、公共性、外部性
第七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人类是依靠破坏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而生活的惟一有机体。寄生虫也有同一趋向,但是它们的破坏由于缺乏智力而受限制。人类用其智力来存在环境。从地理学或历史学来看,人类学会稳定或恢复环境的时候绝少,人类越进步,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可能越大。
——[美]福格特《生存之路》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印度]甘地
(3)环境问题是如何发展的?
第一个阶段:采集狩猎是人类初期生存方式——人对自然依赖
•以直接利用自然物为特征的采集和渔猎活动,是人们的主要物质生活方式
•主要靠自然的“恩赐”
•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敬畏
第二阶段:文明的产生——人类对生态环境约束的突破
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
•距今大约1万年前,人类跨入农业文明
•以利用和强化自然过程为特征的农耕与畜牧活动是农业文明主要物质生产方式
•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转折
•定居与人口增长是农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两个最重大的变化
•大面积的砍伐森林,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改变了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
•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导致草场和耕地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接踵而至——黄色文明
•但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受到全局性的影响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文明不能永恒发展,而是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走向衰落和覆灭。
其平均生存周期为1000-1500年(40-60代人),例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
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约在18世纪,人类文明首先在西欧步入了工业文明
•工业生产(包括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是工业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其特征是通过科技技术来改造和驾驭自然过程制造出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产品。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次转折。
▪征服和统治自然,是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态度。
▪工业文明的特征:大城市的崛起、城市化浪潮、人口暴增、快捷的交通、消费社会、依赖于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等。——黑色文明▪20世纪5、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
培根:《新大西岛》
第七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的武侠电影和西方的钢铁侠等影视均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映。
第三阶段: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
• 第一,5、60年代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污染故事,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上演,环境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
• 第二,全球性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等)问题开始凸显。
• 第三,人口暴增。185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60年,30亿;1980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
⏹ 第四,全球生态系统遭到全面破坏。全球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加剧,对作为人类文明生存的母体地球本身构成了威胁。 ⏹ 第五,生态殖民主义加剧。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著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5)生物多样性消失
早期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比较
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膨胀: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 世界:
60亿(1999.10.12) → 90亿(2050);
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
❑ 中国:
早期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范围
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重点关注大范围、全球性的环 …… 此处隐藏:1129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热电偶、热电阻的命名及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