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1)

时间:2025-04-20

2011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17.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不理解为何黑妮通过温和的话语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针挑土”在行文中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又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解析】这道题目虽然还是就“针挑土”设问,但是问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中起到的作用,就“文中起到的作用”来看,实际上在上一题的“点睛”中已经提到,且与上一问题有所重复,这一问主要涉及文章主题、文章线索;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涉及到文章另一个大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作者明显对黑妮的工作先是有些不理解,后来又理解了,并为此项工作给予支持,还由此生发出一般性的人生感悟。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依然是“把主观题类型化”,同时还要结合文章实际,具体回答所设置的问题。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①__ ②__ ③__ ④__ ⑤__

【答案】①逢(若)②一定(就)③其中(有的、当然)④甚至(有时)⑤就(这个答案有问题,根本不能贯通文脉,这里是轻微的转折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不能用“就”,应该用“还、仍”,同时要在“先生”前增加一个“但”。)

【解析】这道题侧重考察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采用是主观题型。写作训练中,这种“消极修辞”常常涉及。虚词是贯通文脉重要语汇,它的使用体现着严密的逻辑与顺通的文气。这段文字属于记叙文,但主要采用的是概括叙述手段,这就要理清层次,明白逻辑关系,因为虚词主要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①处根据“文理”(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只能填入一个字的词,所给答案“逢”也可,但不如虚词“若”,既满足了一个字的要求,又能与后面的“必”对仗。②处应该是“顺承关系”,依照“文理”(语言节奏),应该是一个字的词,而不是所给的答案“一定”,应该是“就”。 ③处承前而来,是对这些年来所问问题的一个总结,故用代词比较好,所给答案“其中”就很好,也可以用“有的”;但从问问题的质量来考虑,也可以使用表达肯定语气的副词“当然”。 ④处开始明显是另一个层次,且与后文的“有时”相呼应,此处答案自然就没有什么灵活性了,只能是合乎“文理”(行文、说话为大家所通用的“固定句式”)的“有时 有时 ”,所以只能用“有时”。 ⑤处是处于大的转折关系之后的递进关系,因此可以用“还”“仍”“还是”“仍然”等,考虑到音节,用一个字的词比较好,所以给出参考答案“还”“仍”。

【点睛】“语言运用题”的形式多样,除了一卷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客观题型之外,还有相当于“微型写作”的主观题型,此题就是主观题型的一种。主观型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实际上是“消极修辞”,包括锤炼词语、选用句式、调整语序和润色文字等。这道题目只涉及到虚词的正确运用,难度比较小。解题的技巧在于整理把握文段的文体、层次和逻辑关系。

19.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 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