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石景山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石景山初三一模语文
石景山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一、 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
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 A,相传起于五代.
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
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
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
古镇的环境 B, C。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 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
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
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
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上
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 是土
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
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
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
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
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
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老道连
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
辙便念道:“ B?”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ǎi ɡāi fēn kuànɡ B.zài hé fèn ɡuǎnɡ
C.zǎi hé fèn kuànɡD.zài ɡāi fēn ɡuǎnɡ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家喻户晓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D.源远流长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
上一篇:MUJI品牌形象分析
下一篇:文化产业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