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学作业(2)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了偏差。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对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如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等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稳定的法则或标准。这样得到的测量结果才可靠,才具有可比性。
2.测试。 测试(test)又称测验。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下的定义不同。Anastasi(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这个定义是人们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它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 行为样本语言测试的目的是要测量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上面提到,语言能力是无形的,如何测量?只能测量它的有形表现,这里所说的有形表现,是指语言表现,如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对测试题目所做的各种反应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无形的语言能力的有形表现,用心理学术语叫“表征”
(manifestation)。所谓行为样本,是指对语言能力表现行为的有效的抽样。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表现行为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测试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它的全部表现行为都测到,只能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抽样进行测量,然后据此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作出推测。2) 客观的测量。所谓客观的测量是指测量的标准是否符合实际。对于一项测试的客观性程度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评价:⑴ 测试题目的难易度和区分度如何;⑵ 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如何?⑶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这几项指标是衡量一项测试质量的重要指标。3) 标准化的测量标准化的测量是指在测试题目的编制、测试的实施、记分以及对分数的解释等方面有一套严密的系统的程序。只有这样,测试才有统一的标准,对不同人的测量结果才有可比性。凡是不标准化的测量,都没有可比性。
3.评价 Weiss(1972)认为,“评价(evaluation)是指为作出某种决策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的系统过程。”与测量、测试相比,评价的含义更广、综合性更强。Bachman(1990)指出,决策的正确与否,一方面取决与决策者本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收集到的信息的质量。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如果收集到的信息越可靠,相关性越强,那么,作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说,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在谈到评价与测量及测试的关系时,Bachman指出,在对个体(学生)作出评价时,我们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或只描述其中一个方面。所谓质量方面的描述是指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定性的描述,如某 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优秀,书面表达能力优等;数量方面的描 述则是指某次测验的分数等。
4. 考试、测量及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图1. 测试、测量及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技术(三)
下一篇:5 电子文件管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