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带纹及命名(5)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年建立的。R带由 B.迪特里约于1971年所首创,是中期染色体不经盐酸水解或胰酶处理,只在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处理后就用吉姆萨等染料染色后所呈现的区带,也是G带染色后的带间不着色区,所以又称反带。T带又称端粒带,是染色体的端粒部位经吖啶橙染色后所呈现的区带,典型的T带呈绿色,由B.迪特里约1973年首先报道。染色体银染法系用硝酸银 (AgNO3)使染色体上的核仁形成区部位呈现黑色的一种特殊染色法。1975年以来,美国细胞遗传学家J.J.尤尼斯等又建立了高分辨显带法,方法是先用氨甲喋呤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然后用秋水酰胺进行短时间的处理,使出现大量晚前期和早中期的分裂相。在这样处理过的人的早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可以看到555~842条带。在晚前期细胞中可以看到843~1256条带,而已往在中期染色体上只能观察到320~554条带。后来又用放线菌素D作用于DNA合成后期(G2期)的细胞以阻碍染色体浓缩时特殊蛋白质与染色体的结合,从而使染色体更为细长,使所显示的带纹多达5000条。这样就可以更精确地观察染色体的各种变异,甚至在各种生物的正常个体细胞中也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各种区带的宽窄、位置等存在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称带的多态现象。
人类染色体命名符号与核型式 《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制(ISCN)(1978)》中的命名符号:
A、B、C、D、E、F、G染色体群的符号
1~22 常染色体的顺序号
X、Y 性染色体
/ 嵌合体或异源嵌合体的不同细胞系之间的分隔
符号
+ 增加
- 丢失
→ 从→到
: 断裂
∷ 断裂和重接
( ) ( )内为结构改变的染色体
? 染色体或其结构的鉴别有疑问
; 在涉及两个以上染色体的结构重排中用来分隔
染色体或染色体区段的符号
= 总数为
() 用于区别同源染色体
* 作为×号用,其前是母本,其后是父本。
AⅠ(first meiotic anaphase) 减数分裂Ⅰ后期
AⅡ(second meiotic anaphase) 减数分裂Ⅱ后期
ace(acentric fragment) 无着丝粒断片
b(break) 断裂
cen(centromere) 着丝粒
chi(chimera) 异源嵌合体
上一篇:xxxx烟草专卖局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管子通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