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第8卷第1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8No.1
2009年1月
Joum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an.2009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
宋言奇,赵秋丽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
要: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4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辩证的思考相关问题并加以妥善处
理,这些问题是:政策激励与农民理性;社区自治与社区协调;国家法律与村规民约;能人治村与公众参与;环境
规划与自主建设;自力救济与外力救助等。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辩证思考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09)01-()043-04
当前,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出台.都是国家政策引导农民理性的过程,就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而言,这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深思。
过去的事情无需再提。就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
保护的现状而言.政策设计对农民理性的引导作用却
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一个重
要的环境问题就是化肥的过度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
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
积施用量安全上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
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一、政策激励与农民理性
为什么如此多的使用化肥呢?答案就是农民的理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是一个利益驱使的过程.这性驱使,但根源在于政策设计。化肥能够提高产量.而
且省事省力。传统的堆肥,虽然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费事费力,且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理性驱使农民使用化肥而不是堆肥。如果我们的政策设计能够使化肥的负外部性成本显现出来。体现真实的成本与收益,就会扭转这种不利。具体而
言。对堆肥的正外部性予以补贴,对化肥的负外部性予
以征税,就会改变农民的成本——收益预期,调控农民的理性,使农村与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另外。对于农村中饱受指责的秸秆焚烧问题,我们也不应过度指责农民,因为就理性选择而言,焚烧是他们最省事目标。而在环境治理中能获得收益和利润是农民的追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制订相关回收利用的政策,引导农民的理性,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目前在江苏,就有了秸秆发电厂。发电厂负责处理秸秆,而且还支付农民一定的费用。如此以来.农民就不是焚烧秸秆而是积极配合回收。在农民理性与政策设计方面,英国的经验
收稿日期:2008—12-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07JJD840202)作者简介:宋言奇(1972一
),男,辽宁大连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赵秋丽(1984一
),女,山西运城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200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部委制订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以及对策做了充分分析,并着手实施。学术界也积极投身其中,对如何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环保事业,相关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
程.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具有深厚的根基。下文就这些问
题的辩证思考试加以缕析。
里存在一个理性驱使与政策设计的问题。合理的政策设计可以促使理性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
态环境的效果,一举两得。理性人的特征是追求利益最
大化,但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带来什么样的负外部性。则不是理性人所考虑的。这恰恰是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难题所在。“公共地悲剧”、“囚徒困境”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等模式都说明了这一点。农民也是理性的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足他们的目标。国家政策应利用农民
的理性.通过政策引导农民的行为向有利于生态环境
保护的方向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政策追求的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国家不断追求以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激励农业建设者生产出更多的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者不断追求潜在利益的过程[I]。土地
44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
值得我们学习。英国政府规定,农民要负责对农场附近的树林、河沟的保护。养殖农场必须有环保计划 …… 此处隐藏:959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