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的改良措施(12)

发布时间:2021-06-06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 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 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 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 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 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 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 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 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 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 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 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 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 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 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 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 世纪 70 年 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 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 80 年代创造了 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 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 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 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

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基本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特点

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