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11)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专业知识
向和开发策略。
一方面,要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如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群体专家系统、大型知识工程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例如,广义知识表达方法、分布式知识库、分布式推理机、多智能主体(Agent)技术等。另一方面,应将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研究与开发“智能网络”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网络化”,既可以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环境,也可以促进信息高速公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上述的“集成化”、“协调化”、“网络化”不仅是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与开发策略,而且也是人工智能学科及其方法、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开发策略。
4.人工智能的前景
据机器人研究者莫里维克在2000年3月(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说法,计算机要模拟人脑,普通个人计算机的功能至少必须提高100万倍以上。如果按当前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那么填平计算机与人脑之间的鸿沟只需30~40年的时间。因此,到2040年,计算机的智力水平将与人
14类相当。到2050年,基于计算机的每秒执行1×10条指令的机器人“大脑”将开始与人类竞
争。
机器的智能化程度越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越高。第一,日益发达的智能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人工智能既可以使人脑从乏味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使人们从危险的或有碍健康的工作中摆脱出来;第三,人工智能将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闲暇时间将更多,工作时间将更短;第四,人工智能在网络上的应用,将打破语言的障碍,减弱文化的隔离状态,从而增强全球的交流。
然而,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代替人类智能,不应指望在不远的将来研制出不必人类动脑的智能计算机来。像其他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也有负面的特性,如“思维萎缩”问题。在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各种机器的普遍使用,从而导致许多手艺失传。人们在智能时代也可能会失去一定的智慧技能,会做快速简单计算的儿童将越来越少。这就需要识别哪些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技能,并加强训练,从而保证这些技能不仅不会减弱,而且要增强。
总之,人工智能是20世纪后50年的伟大创造,在未来50年,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它将大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面貌。
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类正在试图研制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将具有处理人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实现人机对话,而且有高度的智能——不仅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各种作业,而且能在办公室和商业服务等行业从事多种智力型劳动或服务工作。
1.语音技术的应用
让计算机听懂人的语言是20世纪人类的理想之一,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新一代计算机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起,对语音技术(包括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的研究取得了质的飞跃。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将摒弃键盘和鼠标,代之以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在经历了几十年以键盘、鼠标、显示器为工具的人机交互之后,应用语音技术可以使计算机“能听会说”,同时还能准确地实时翻译,更加方便使用。
(1)机器翻译。实现机器翻译的第一步就是语音识别,只有让机器“听懂”人的语言之后才谈得上翻译。目前,机器翻译大多停留在从文本到文本的书面阶段,而不是直接从语音到语音的翻译。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文本翻译软件已达10余种,其正确率为80%~85%。显然,这与人们理想中“能听会说”的智能翻译机相距甚远。可以相信,智能翻译机将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突破而走向实用,终会有一天,它将同个人计算机集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