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师版)

时间:2025-07-12

《荆轲刺秦王》复习提纲(教师版)

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战国策》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本书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 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1.敬称:

(1)陛下: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2)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3)阁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4)麾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5)足下:对人的敬称。

(6)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

(7)卿:古代君对臣的一种尊称。

(8)公:古代对长辈或同辈的敬称。

(9)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敬或美称。

(10)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重于“子”。

(11)吾子:对对方一种亲昵的称呼。

(12)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敬称。

(13)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14)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2.谦称:

(1)孤:古代侯王的自称,亦为谦称。

(2)寡人:君主侯王的谦称。

(3)鄙人:古代表谦卑的自称。

(4)仆: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5)不才、不佞: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6)贱息:谦称自己的子女。

(7)犬子:古代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二、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秦王必说见臣()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④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⑦图穷而匕首见()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说,通“悦”,高兴②陵,通“凌”,侵犯,欺辱

③反,通“返”,返回④决,通“诀”,告别

⑤振,通“震”,震慑⑥奉,通“捧”,双手捧着

⑦见,通“现”,显露⑧还,通“环”,环绕

⑨卒,通“猝”,突然

2.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今异义的不同: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