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
时间:2025-04-08
时间:2025-04-08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这一分配制度。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 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具体而言: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在社会主义公 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内容:①健全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存在于私营、外资及公有制经济)②按个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 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决定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公平△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举措:①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实 要体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P43):*党和政府层面 ;*劳动者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 现 率的保证;另一方面,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率的保证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P63)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指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构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实现:通过国家预算、国家决算实现; △作用—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具体包括一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二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三是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升温”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降温”进行调整)。 作用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2)来源:税收(最重要)、利润、债务及其他。、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法律依据、保障:税法 税收及△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关系: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固定性) 其种类 △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增值税(17%)、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3%~45%和比例税率20%) 依法△我国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也决定了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现象:偷税、漏税、欠税、抗税等(上述现象均需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罚款,触犯刑法需追究刑事责任) 纳税 △增强纳税人意识:一是承担义务,增强自觉诚信纳税意识;二是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