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24-09-20

农产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二○○八年四月

农产品

前 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食用菌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本项目紧紧围绕食用菌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开发,以目前我国产量高、出口量大及创汇额度高的食用菌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资源保护、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技术、现代物流、精深加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研发出一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建立起从资源保护、扩繁、育种、栽培、物流、加工、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食用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产业升级目标,促进我国由食用菌产业大国向食用菌产业强国转变。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农产品

第一章 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以目前我国产量高、出口量大及创汇额度高的食用菌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资源保护、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技术、现代物流、精深加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研发出一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提升食用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产业升级目标,促进我国由食用菌产业大国向食用菌产业强国转变。 二、申请内容

为实现食用菌产业升级,本项目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实现食用菌资源的有效保育和合理利用;实现羊肚菌原生境林地规模化生态培育获得成功;通过人工优质新品种菌种选育和现代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食用菌栽培和生产技术水平;通过现代物流保鲜、精深加工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制(修)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扩大出口创汇。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食用菌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根据目前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需要,针对关键的、共性技术的内在关联,归纳设臵下述八个课题:

农产品

1.野生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技术研究 2.人工栽培食用菌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

3.农村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新技术及新模式研究与示范 4.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5.食用菌加工技术升级与创新产品开发研究 6.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7.食用菌物流与保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8.食用菌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研究 三、 申请管理

1、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并协调该项目的组织。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以“公开发布、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选择”方式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四、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入1.02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金3400万元,地方(部门)匹配和单位自筹经费按课题国拨经费数不少于1∶2提供配套经费,总额为6800万元。

五、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8.1 -2010.12)。

农产品

六、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只针对课题部分内容的申请为无效申请。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2、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结合联合申报,申报材料需经第一承担单位所属部门科技司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审定后,进行申报。

3、申报课题的企业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70%,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以课题第一承担单位牵头申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2)企业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

(3)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农产品

(4)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5)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6)通过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项目或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4、申报单位提供材料内容应真实可靠,需提供相应课题有关前期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成果查新证明;申报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等。

5、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6、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须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好的科研课题组织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所有课题参加人员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

农产品

报。课题主持人只能主持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课题参加人员,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与参与。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作为主持人申报本项目课题。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课题主持人、参加人员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申报书

(5)有关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申明函、

农产品

申请单位资信证明、配套经费承诺函、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

4、课题预算申报书须申报单位从网上注册填报,并从网上打印后单独装订,与申报书一并提交。编制要求参照《关于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号)(见科技部网站http://www.77cn.com.cn)。

5、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6、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7、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请指南》可向供销总社科教工业部索取,或从科技部网站(http://www.77cn.com.cn)和全国供销总社网站(http://www.77cn.com.cn)上直接下载。

8、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8年5月4日16:00时整。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文件受理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农产品

寄送地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科技处831房间(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邮编:100801)。

9、联系人和电话: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 王松均 电话:010-66050573 传真:010-66050574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技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农产品

第二章 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一:野生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

(1)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研究

重点开展以松茸、羊肚菌、牛肝菌、块菌、红菇等重要野生食用菌,以香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金针菇等重要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原生境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在种质资源调查搜集的基础上,以原生地保护为主,建立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红菇资源保护或扩繁基地5个,提出成熟配套的规范化保护培育技术规程,在5个基地范围内,建立野生种质就地保护基地3个,保存一批高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和人工栽培品种的种质资源。

(2)高经济价值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 围绕高经济价值野生食用菌(松茸、牛肝菌、块菌、红菇等)可持续利用,通过生态环境条件和植被结构、植物群落、微生物区系调节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研究,研发卓有成效、切实可行的保护促产技术途径,增加食用菌资源种群数量,提高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和质量;开发配套的采集标准、采集技术及产地保鲜等技术;建立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

(3)羊肚菌原生境(林地)规模化生态化培育技术研究 建立羊肚菌原生境保护扩繁基地,通过羊肚菌菌种规模化生产技术和原生境扩繁技术研究,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羊肚菌保护扩繁促产技术,形成完善的羊肚菌生产技术体系。 2、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农产品

(1)建立保护或扩繁基地5个,总面积5000亩,主要品种有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红菇等;

(2)提出5个配套的规范化保护培育技术规程;

(3)建立野生种质就地保护基地3个(在上述基地范围内); (4)收集保藏食用菌野生种质500份,其中重要人工栽培品种野生种质200份,野生食用菌种质300份;

(5)选育羊肚菌优良菌株2-3个,研发规模化、标准化的羊肚菌扩繁促产技术,建立羊肚菌扩繁促产基地300亩,林地亩产羊肚菌(鲜品)达到20千克,基地内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户;

(6)建立现代化的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线1条,生产能力为年产菌种100万瓶;

(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0篇; (8)培养博士1名,硕士4-5名。 3、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600万元。

课题二、人工栽培食用菌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 1、研究内容

研究人工食用菌优质新产品选育技术,实现育种的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初步转变,在兼顾综合农艺性状的同时,提高品种的商品性状,建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科学有效适应国际贸易仲裁的菌种鉴定技术体系,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益。主要包括:

(1)超常规快速(较常规程序缩短2-3年)高效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农产品

(2)出口型香菇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3)致密型双孢蘑菇育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4)其他特质型人工栽培食用菌新品种选育; 2、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培育优质人工栽培食用菌新品种5个(包括保鲜型、加工型、特质型等),并通过省级以上认定,产量在同类型品种的平均水平上增加10%;

(2)特种香菇和双孢蘑菇示范面积20000平方米,新增产值300万元;

(3)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2篇; (4)培养博士1-2名,硕士5名。 3、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400万元。

课题三:农村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新技术及新模式研究与示范 1、研究内容

(1)人工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人工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从制种、制包(袋)、无公害栽培、技术到人工采摘、保鲜贮运等产后处理技术集成,形成农村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在我国平原地区农村进行示范,建立农村人工食用菌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区3个,覆盖5个县、10个村、约10万农民。

(2)山区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技术与新模式研究及示范 从资源保护、扩繁促产、林地管护、采集技术到采后处理,

农产品

建立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并大力培训山区农民,结合我国林权制度改革和包山养菌,在西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建立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个,覆盖3个县、6个村、约5万农民,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 2、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建立人工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

(2)在我国平原地区建立示范区3个,覆盖5个县、10个村、约10万农民,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年以上,培训农民5万人次;

(3)建立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4)在西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建立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个,覆盖3个县、6个村、约5万农民,示范区内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年以上,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培训农民3万人次;

(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8篇。 3、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400万元。

课题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1、研究内容

(1)菌种和菌包工厂化生产研究

研究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中菌种、培养原料、生产周期等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菌株培育技术,菌种、瓶(包)及产品生产技术,原辅材料及相关配方选择标准及程序,以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农产品

(2)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参数的中央监控系统研究 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精准控制原理,用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建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环境参数的精准控制的数学模型,研发出国产化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参数精准控制执行单元及以此为基础的中央监控系统。成功实现该系统在杏鲍菇和灰树花的工厂化生产上所需环境参数的数字化非现场控制。

(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栽培专家系统研究

运用这种控制系统,在珍稀食用菌品种杏鲍菇和灰树花上进行运用,研发出杏鲍菇和灰树花等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栽培专家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化非现场控制。

(4)产品质量控制与跟踪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建立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跟踪体系,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建设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鲜菇)的工厂化生产线1条。

(6)对食用菌生产原料污染及废料处理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调查研究。明确污染物质的数量和种类;选定金属、农药以及杂菌等污染物开展处理和修复技术;验证修复后食用菌栽培基料的生态功能;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废料的循环再利用。 2、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食用菌栽培精准控制的数学模型1个;

(2)研发出杏鲍菇和灰树花等工厂化栽培专家系统各1套,基本实现数字化非现场控制;

(3)建立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从原材料、栽培、产品的质

农产品

量跟踪体系;

(4)建设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鲜菇)的工厂化示范生产线1条;年新增产值1200万元;

(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8篇; (6)培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高级人才3-5人,培养博(硕)士5-7人。 3、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400万元。

课题五、食用菌加工技术升级与创新产品开发研究 1、研究内容

(1)食用菌速冻技术升级研究与规模化生产线建立 研究速冻食用菌原料所含酶的种类、数量和不同时期酶的变化规律及处理技术;研究食用菌高温瞬时蒸汽烫漂技术和工艺条件;研究液体二氧化碳喷淋冻结技术和工艺条件;建立基于上述新技术的年产5000吨级速冻食用菌生产线。

(2)食用菌菌汤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以研究食用菌菌汤汤品的色、香、味、形为其具体指导目标,通过菌菇原料的选用、辅料的选择、熬制加工工艺的研究、呈味因子的释放、赋香配料的柔和镶入、包装材料的选配、现代灭菌条件的应用以及保藏环境的确定等达到食用菌汤品的产业化生产,建立年产5000吨级食用菌菌汤生产线。

2、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农产品

(1)研发出食用菌系列速冻产品、汤品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建成速冻品、汤品年产5000吨级生产线各1条,年新增产值7000万元;

(2)开发食用菌速冻新产品2个,开发食用菌汤品3个; (3)制定企业标准5项;

(4)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2篇; (5)培养博士1名,硕士5名。 3、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400万元。

课题六、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

(1)食用菌多糖等功能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工艺研究 研究食用菌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的超声波、微波等物理辅助提取逆流萃取技术,采用超滤膜法分离等技术对食用菌水溶性多糖进行纯化,采用冻干或喷雾等方式进行干燥,并建立生产线示范。开展食用菌多糖等代谢产物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活性研究。对水不溶性食用菌多糖进行高品质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纸型食用菌等休闲食品,包括预脱水技术、基料调配技术、功效重组技术、半湿法成型技术和高活水度保存技术,进行工艺配套装备的选型,并对其中关键设备进行研制,建立生产线示范。

(2)食用菌核苷酸等风味成分提取与创新产品开发研究 研究食用菌核苷酸等风味成分释放技术,利用生物酶破壁技

“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请指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