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生化(6)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课后题答案
双螺旋过度旋转导致正超螺旋,而旋转不足将导致负超螺旋。虽然两种超螺旋都能释放应力,但是负超螺旋时,如果发生DNA解链(即氢链断开,部分双螺旋分开)就能进一步释放应力,而DNA转录和复制需要解链。因此自然界环状DNA采取负超螺旋,这可以通过拓扑异构酶的操作实现。
10.真核生物基因组和原核生物基因组各有哪些特点?
解答: 不同点: ① 真核生物DNA含量高,碱基对总数可达10 11,且与组蛋白稳定结合形成染色体,具有多个复制起点。原核生物DNA含量低,不含组蛋白,称为类核体,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② 真核生物有多个呈线形的染色体;原核生物只有一条环形染色体。③ 真核生物DNA中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原核生物细胞中无重复序列。④ 真核生物中为蛋白质编码的大多数基因都含有内含子(有断裂基因);原核生物中不含内含子。⑤ 真核生物的RNA是细胞核内合成的,它必须运输穿过核膜到细胞质才能翻译,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在原核生物内是不存在的。⑥ 原核生物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转录单位,称操纵子,真核生物不存在操纵子。⑦ 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重叠基因,但近年发现这种情况在真核生物也不少见。相同点:都是由相同种类的核苷酸构成的的双螺旋结构,均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均含有多个基因。
11.如何看待RNA功能的多样性?它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解答:RNA的功能主要有: ① 控制蛋白质合成;② 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③ 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④ 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⑤遗传信息的加工;⑥可能是生物进化时比蛋白质和DNA更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其核心作用是既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又可以作为功能分子发挥作用。
12.什么是DNA变性?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何变化?
解答:DNA双链转化成单链的过程称变性。引起DNA变性的因素很多,如高温、超声波、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某些化学试剂(如尿素,酰胺)等都能引起变性。 DNA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变化主要有:① 天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链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生物学活性丧失;② 天然的线型DNA分子直径与长度之比可达1∶10,其水溶液具有很大的黏度。变性后,发生了螺旋-线团转变,黏度显著降低;③ 在氯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变性后
的DNA浮力密度大大增加,故沉降系数S增加;④ DNA变性后,碱基的有序堆积被破坏,碱基被暴露出来,因此,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产生所谓增色效应。⑤ DNA分子具旋光性,旋光方向为右旋。由于DNA分子的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旋光性很强,其[a] = 150。当DNA分子变性时,比旋光值就大大下
上一篇:挖掘机水温过高的现象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