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书下册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2018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二年级下语文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2017二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看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号鸟》是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的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被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以“思维方法”为主题的单元。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数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1)运用对比的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和不同的结果,蕴含寓意。(2)语言生动,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积累“得”字短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重点读准多音字“号、当”,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领会课文的寓意。
【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写字教学要扎实落实。“号、当”是本课生字、且是多音字,学生认读有困难,应重点指导。“得”字短语很好地写出了寒号鸟受冻的样子及崖缝冷的程度,也是课后要求学生积累知识点。
朗读,也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对话多,语言生动,适合分角色朗读。同时,课后练习也要求分角色朗读,学生只有理解角色,正真进入角色,才能体会喜鹊劝告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想法,才能明白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进而领会故事寓意。因此,分角色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文以载道,本课故事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但故事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难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人或事,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书下册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2018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二年级下语文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2017二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看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会写“阵、枯、将、纷、朗、却”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以简短的故事引出寒号鸟(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严寒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们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
(二)出示课题,齐读。指导读准多音字“号”(“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áo ,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设计说明:通过讲故事,初步了解“寒号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借助课题理解并读好“号”的读音,加深对寒号鸟的印象。】
二、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
(一)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寒号鸟的住处是在崖缝里,喜鹊住在大杨树上。)
(二)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图文结合识字,出示“一堵石崖”“一道缝”。
看图理解“一堵石崖”“一道缝”。识记“堵”“缝”。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识记“街”“枯”。
4.从图上看出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的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板书:“懒惰”“勤劳”)
【设计说明:通过看插图,一来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的了解。二来通过看图观物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趣味性。】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寒号鸟》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书下册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2018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二年级下语文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2017二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看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三、读课文,了解“哀号”的原因,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上一篇:2016法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