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抗原提呈细胞研究进展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免疫学杂志 第25卷 第2期 2009年3月 #综 述#
[文章编号]1000-8861(2009)02-0225-04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抗原提呈细胞研究进展
周维英,张卫军综述,邹全明审校
[摘 要]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持续暴露于大量种类繁多的抗原,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因此抗原识别以及产生迅速有效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来说至关重要。免疫反应产生的一个限制性步骤是抗原识别、处理与呈递。参与肠道粘膜抗原提呈的细胞及分子数量多、种类多,相互作用复杂,并且有其特有的性质。
[关键词] 肠道;粘膜免疫;抗原提呈细胞
[中图分类号] R392.12 [文献标志码] A
*
Progressinantigenpresentingcellintheintestinal
ZHOUWeiying,ZHANGWeijun
DepartmentofClinicalMicrobiologyandClinicalImmunology,CollegeofMedicalLaboratory,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 Antigenpresentationisnotonlyakeyprocedureinimmuneresponsebutalsoacomplicatedinteractionandcross-talkbe-tweenmoleculesandcells.Thisarticlereviewsthenewdevelopmentonantigenpresentationandprocessingpathwayinthelocalmicroenviron-mentoftheintestinalimmunesystem,anddiscusseswhichcellsandmoleculesparticipateandpromotetheprocess.
[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tract;mucosalimmunity;antigenpresentationandprocessingcell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对无害抗原的免疫耐受和对有害抗原的免疫应答中必需处于微妙的平衡,才能维持机体健康。因此准确识别有害、无害抗原以及对有害抗原产生迅速有效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来说至关重要。参与肠道粘膜抗原提呈的细胞及其分子非常复杂,有其特有的性质,本文就肠道粘膜部位抗原提呈细胞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lymphoidtissue
CD11c
Peyer.spatcheslaminapropria
MLNs
+
表1 结肠粘膜和其它淋巴组织DCs的分布
Tab1 ThemainsubsetsofDCsinintestinalandotherlymphoid
tissues
subsetpercentage
CD11b
+
-+
-+
+
--
CD8ACD11cCD11bCD8ACD11cCD11bCD8A
30-4050-6030-40
30-3515-2030-35
30-3515-2030-40
1 肠道粘膜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ant-igen-presentingcell)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
1.1.1 粘膜DCs来源与特点 粘膜组织的淋巴样器官(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es,PP结)和固有层内(LaminaProria,LP)存在大量的DCs,主要亚型及分布见表1[1-2],其来源有2种:1)骨髓CD34+或CD14+前体细胞;2)血中单核细胞。粘膜DCs具有其它组织DCs所不具备的特性[3]:1)在体外倾向性诱导Th2型反应;2)具有独特的选择性标记胃肠道归巢T细胞的能力,CD8+T淋巴细胞被PP结DCs预处理之后可以获得消化道趋向性。PP结DCs诱导已接触抗原的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肠道归巢整合素A4B7和趋化因子受体CCR。3)在稳态或未受侵扰状态下,粘膜DCs以快速的更新率(2~4d)不断地迁移至引流淋巴结。在粘膜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极大增强DCs的迁移和活化。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免疫学教研室收稿日期:2007-06-11;修回日期:2007-10-16
*通信作者:周维英,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免疫学教研室,重庆400038;Tel:023-68753591;E-mail:flywithme0118@http://www.77cn.com.cn
1.1.2 粘膜DCs活化 未成熟DCs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高表达细胞内MHC分子,低表达共刺激分子。一旦受到刺激,DCs开始活化成熟的过程)))失去吞噬能力,激活抗原加工机制,细胞表面开始呈现捕获抗原的MHC分子,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合成TNFA、IL-1B、IL-12、IL-4等细胞因子,随后,
DCs失去最初引导其进入并使其定居在组织部位的趋化因子受体CCR1、2和5,继而进入淋巴循环,同时细胞表面CCR7表达上调(CCR7是DCs归巢至二级淋巴器官的必需分子)[4]。DCs活化刺激因素可以是细胞因子(如IL-1B、TNF-A、IL-6、TGF-B、GCF、IL-4)、细菌产物(脂多糖,LPSs)、毒素、物理创伤或紫外照射等,它们能有效活化集合淋巴结的DCs和肠上皮层基底膜下面的DCs[5-6]。现已证明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信号途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DCs信号活化途径。
1.1.3 粘膜DCs功能 粘膜DCs在诱导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双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其具有粘膜特质的功能。对同样一个刺激,PP结和MLNs的DCs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而脾脏的DCs则产生刺激性细胞因子[7]。未
#综 述#
免疫学杂志 第25卷 第2期 2009年3月
成熟的DCs能够迁移至外周淋巴样器官,在那里DCs递呈内源性抗原至T细胞,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缺失或者是失活,从而诱导免疫耐受[2,8],新近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同时还涉及IL-10和TGF-B等细胞因子以及粘膜DCs与调节性CD4+CD25TR细胞、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
[9-10]
单核细胞。肠道巨噬细胞不表达LPS,IgA,IgG,CR3(CD11bPCD18),CR4(CD11cPCD18),IL-2和IL-3的受体,或者整合素LFA-1(CD11aPCD18),而这些分子组成性或诱导表达在血单核细胞。肠道巨噬细胞也不产生致炎因子,包括IL-1,IL-6,IL-10,IL-12,RANTES,TGF-B,和TNF-A。这是因为固有层间
质细胞通过释放TGF-B下调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促炎反应因子受体,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但肠道巨噬细胞保留了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22]。
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2种肠道巨噬细胞均可直接摄取抗原或吞噬由M细胞转运的抗原。但二者以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发挥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从细胞外环境摄取抗原的能力是由其表面表达的免疫球蛋白受体、补体受体、激素受体、多糖受体等所赋予的 …… 此处隐藏:951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