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06

关于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 在近日的一场教师专场招聘会中,北京市为缓解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拿出3000名教师岗位面向全市的大学生公开招聘。但却吸引来了一万三千多的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应届的毕业生,学历以本科生为主(占到了70%),还有将近20%的持有硕士甚至博士文凭的应聘者。

“教师需要狐狸的智慧,大象的坚韧和乌龟的忍耐。”这时一名负责招聘的老师对教师的总结。这就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毕业生加入到教师行列来,这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无疑是有利的。

从本次招聘会的情况来看,反映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的应聘者志愿到城八区的中小学中从教,致使城区学校展位前门庭若市,城八区学校招人可谓百里挑一,而郊区学校前门可罗雀。

到底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下面是一些简要概括:

1. 城乡教师收入差距的拉大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3.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差异

4. 教师编制问题

5. 户籍制度的瓶颈

具体来说,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根据2005年平谷区教育大会的精神,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自2005年9月起,该区教育系统启动了山区和边远地区补贴以及骨干教师奖励机制。按照地域划分,深山区教师每月补助为300元,山区和边远地区教师每月补助为185元;截至2007年9月,该区教育系统共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30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人均每月奖励津贴为111元;截至2007年9月,教师人均年薪为3.49万元,教委机关公务员年薪为4.90万元,而城区教师,单年薪这一项就远远高出平谷教委机关公务员工资水平。这就是造成城乡教师流动,郊区留不住优秀教师的症结之一。

其二,重点校制度是教育政策与制度规则本身的缺失导致不公平,是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而形成的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在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方面有巨大差异而导致教育的不公平。而重点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师资,硬件,软件之间的差距也是导致优秀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其三,教师编制问题 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目前,以北京市平谷为例,区教育系统教师总数超编,因此区编办分配给教委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名额逐年减少,2007年未批编,这造成部分学科的教师不能及时补充,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四,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对人口流动、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有着制约作用。虽然这些有利于保障城市的发展免受冲击,但是这把双刃剑也是有着对城市发展不利的一面,比如教育上乡村教师之所以乐此不疲绞尽脑汁地跑到城市教书,有极大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愿意把自己的子女的户口迁移到城市来,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从而使其子女的未来教育能够在城市接受。进而走出一条捷径来。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那么我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 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