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规律
发布时间:2024-08-31
发布时间:2024-08-31
香港税务局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规律
提要 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但长期以来,义,经济条件下所起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关键词 竞争 ,它和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等一起发挥着客,从理论上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竞争,,竞争机制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竞争和竞争规律
竞争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自然界,以生存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广泛存在于一切生命领域。植物界,相邻植株和物种间的争空间、争阳光、争水分、争养料,形成了竞争攀高、争奇斗艳的景象。动物界,同类和同类、同类和异类之间的弱肉强食无处不在,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就是在微生物界,也同样充满着生存竞争。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生物的个体发生了重要改变,有的不断进化,有的则不断衰落,甚至消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生物物种在地球上则永久地灭绝了。因此,竞争还促使新旧物种的嬗递演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理解竞争现象的普遍性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依据。
人来自于自然界,人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的竞争从本质上讲也是生存竞争,但它已比生物领域的竞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展现。从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争鸣,到近代思想史上的三次大论战,从古罗马的体育竞技比赛到今天全球性的奥林匹克盛会,从科技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
竞争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从古至今,无一日停息。
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思想家庄子就有了“有竞有争”的论述。郭象释曰“:并逐曰竞,对辩曰争”。
就是说,竞争不仅指实际生活中的赶超、争胜,而且也包括思想领域中的论辩和争鸣。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也使用了“竞争”一词,并且,他还把“竞争”和“垄断”作为一对范畴来比较,认为“垄断”
②③就是没有人“去同他竞争”。他还提到“优胜劣败的规律。”可见,竞争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极其普
遍、极其广泛地存在着。
20
香港税务局
(修订版)中对竞争的解释是竞争客观存在,人们对竞争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现代汉语词典》“为了
自己的利益而跟别人争胜”。这一解释揭示了竞争现象的实质。有的学者认为“竞争就是两方或两方,
④以上的个人或集团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夺取他们所共同需要的对象而展开较量的过程。”这一定义基本
精神同前一致。所谓“共同需要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利益”。它还有两个优点:一是指出“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竞争需要一定的场所;二是把竞争看作一个过程。但是,这两个定义都只把竞争看作一种社会现象,而没有包括前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它们都是正确的,但从哲学上看,又都是不全面的。还有的学者认为“,竞争实际上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生物界和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较量、争胜,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和社
⑤会历史的发展。”这个定义把竞争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比较全面的。所说的“相互作用”同第二定义
“在一定范围”的意思相近,蕴含了竞争需要竞争场。但是它把竞争的客观作用只归结为“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又显然是不完全的。因为竞争虽然从总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对生物的进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在局部或某一时期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并且这种整体上的推动作用常常是以牺牲部分的利益为代价和前提的。从对抗的角度上来看,竞赛是弱性竞争,战争是激烈的竞争。正义战争推动社会历史发展,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则破坏社会生产力,阻碍历史发展。平竞争、野蛮竞争亦是如此。另外,这一定义在表述上也过于冗长我认为,象在一定范围内和自己的对手展开较量的过程。这就是说,它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第一,竞争主体。即。第二,竞争客体。即这些个体或群体的“对手”。,,还有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对手”、“另一些个体或群体”。以上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反之亦然。第三,竞争目标或曰标的。就是“自身生存和发。,。第四,竞争场。即竞争的环境,竞争双方较量活动的空间范围或场所,它还指竞争双方之间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竞争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原则的区别。首先,人类社会和生物界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利益的表现亦有重大区别,即便是生物界,动物和植物“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对象”也不相同。植物之间的竞争目标主要是水分、阳光等自然界物质材料,而动物之间的竞争对象除了食物、空间,还有异性。一些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有了相当的发展,在那里,甚至还有权利、地位等方面的竞争。人类社会中的竞争目标不论是在物质利益、异性的性爱,还是精神需求方面都远比动物丰富得多。其次,我们称生物界竞争双方互为主客体,丝毫不意味着低等动物、甚至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有着健全的意识和自觉的目的;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只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人类则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适应自身需要的能动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只是搜集,而人则从事生
⑥产。”正由于此,生物竞争的结果要依环境来决定,适者生存,逆者消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天择”。人类社会的竞争大都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除了也要尊重环境因素之外,还要遵守竞争场上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内容之一,是制约竞争者利益实现与否的关键),如有违反,或为失败,或被取消资格,逐出竞争场外。从竞争规则由人制定这层意义上讲,社会竞争结果是由“人择”的,尽管这些规则是以社会发展总规律为前提的。由此可见
,竞争现象在不同领域是有质的区别的。因此,把竞争只看作社会范畴或自然范畴是片面的;反之,混淆人类社会竞争和生物竞争的根本区别,同样也是错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如此。
竞争的基本规律就是优胜劣汰。这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是一种淘汰机制。作为激励机制,它使获胜者获得竞争目标,需要得到满足。作为淘汰机制,它使失败者失去竞争目标,需要得不到满足。正是在这种获胜奖赏的刺激和失败淘汰的压力下,才迫使竞争双方以及整个社会成员不断拼搏,奋力向前,从而推动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当然,竞争规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二 竞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经济领域里的竞争也最广泛、最悠久、最激烈。
21
香港税务局
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在古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者生产的产品除了供自己消费以外,能够用于交换的部分很少。所以,这时的经济生活中就很少有竞争。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生产工具的革新,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产品有了大量的剩余,人们就把这些剩余产品拿去进行交换,以满足各种各样发展了的消费要求。这些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就是商品。交换的过程既是一个平等、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选择的过程。商品所有者为了以较少的付出换取较多的回报,彼此之间就会讨价还价,竞买竞卖也随之产生。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这种交换领域里的竞争虽不很激烈,但是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更多消费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竞争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实现形式。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已超越了简单商品生产的时代。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要交换别的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利润。在这种经济活动中,支配着生产者行动的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竞争成为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
⑦“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性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竞争没有发明
价值规律,但它实现这些规律。竞争和供求变动,并不能确定作为价格波动基础的价值,但是,价值却是在竞争中、在与供求变动相适应的价格波动中实现的。供求对比关系的变动,者之间的竞争。当供小于求时,买者会出现相互抬价争购的竞争,;当供大于求时,卖者间就会出现降价抛售的竞争。在竞争调节作用下,竞争中得以实现。但又由于竞争的作用,。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剩余价值的分割,就是通过不,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
⑨。”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部门之
间的竞争,,从而形成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就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内在规律通过复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在由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中,自由竞争处于中介环节的地位,起着中间杠杆的作用。它是价值增殖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也是市场经济的实际运动。马克思曾把资本竞争看作是资本的实际运动过程,这种过程表现为各种资本以及其他一切资本决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相互作用。
资本家的本性是贪婪。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使资本和生产不断集中起来而形成垄断。垄断是少数大企业对某一经济部门的控制和统治。垄断企业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这样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与大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垄断并未消灭竞争,只是使竞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是在垄断的条件下来进行竞争,竞争对手更为强大。这种竞争仍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为了抢占未来的、可能出现的新市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占领投资场所,垄断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方式更为多变。他们或拼命研究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工艺,开拓新产品;或改善经营管理,调整劳资关系,缓减矛盾冲突;或操纵国家权力进行军备竞争,甚至铤而走险发动侵略战争,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发展的逻辑结果,又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以更为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战后,名目繁多的跨国公司蜂涌而出,各种地区性的国家资本主义国际联盟相继出现(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下,金融寡头、垄断财团虽然家庭色彩淡薄了,但是权势实力增强了,经营范围由某一行业转向多种行业,更加多样化。国家资本输出还和私人资本输出相互补充,前者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一般都要求输入资本,国家提供某些优惠和特权,这样就为后者开辟了道路,为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为了有利于竞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宏观干预经济的政策,如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等。资本家也不断改善经营管理,调整劳资矛盾。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更增强了竞争者的实力,适应了新的竞争的需要,维护着资本的世界统治。
22
香港税务局
υλ 总之,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竞争,竞争迫使资本家“向前,向前!”
三 经济竞争机制的双重效应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一样,竞争也产生双重作用。
首先,竞争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竞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竞争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调节供需矛盾。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自动调节产销、供需之间的矛盾。由于竞争的压力,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调查市场,了解需求,及时掌握信息,按社会要求组织生产,使产销紧密结合,避免供销脱节,这样整个社会的产销、供求矛盾就会不断地得到解决。竞争还可以提高生产资源配置的效率。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如果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哪类产品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自动流向这个部门或行业;如果哪个部门、行业、哪种产品市场已经饱和,那么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就会自动向其他仍有潜力的部门或行业流动,这样就使整个国民经济在相对平衡中不断发展。
竞争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亚当 斯密在中把竞争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认为“;、 λ 普遍的竞争能迫使人人为了自由去搞好管理。”他还说,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他经常促进了社会
ωλ 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追求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谓市场调节就是通过市场机制,,以损失一些个别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社。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伴随着微观方面的优胜劣汰和强弱分化,,改善商品质量和创造新产品,推行优质服务的动力。这种微观层次上的优化、创新,最终必然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正由于此,资产阶级才能在它不到二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
竞争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竞争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列宁说“:竞争在相
ξλ 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在竞争的环境下,一个人要生存,要实现自我价
值,要战胜其他竞争者,就必须下功夫,勤学苦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增强竞争能力。人才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被鉴别、发现和选拔出来,被社会所承认。
其次,竞争的消极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
竞争可能造成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形成生产力的大量闲置和浪费。竞争机制发生作用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曾表现为严重的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供求脱节,通货膨胀,生产畸型发展,利润大的产品或行业,人们争相投资,大量生产,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微利产品则无人问津;一方面大量资源被滥采滥挖,另一方面又囤积居奇,闲置不用,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浪费。
竞争会使一些企业倒闭、破产、工人失业,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的局面。激烈的竞争常常使一些企业倒闭、破产,这里既有管理不善的因素,也有企业规模过小的原因。为了避免破产,一些企业又可能粗
制滥造,搞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竞争还可能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精神堕落。竞争引起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大工业的飞速发展,但也可能使人成为科技进步和大工业的受害者;竞争推动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会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拜金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成为“单面的人”;竞争使人们的交往扩大,眼界开阔,但也可能使那些消极、落后、颓废和腐朽的东西广泛传扬。在竞争压力下,一些人的人格发生扭曲,心理感到压抑,思想悲观绝望,精神空虚崩溃,极易走上反社会的道路。
尽管如此,竞争的正效应还是主要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的根本理由。
23
香港税务局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资产阶级的创造,它曾给人们带来过苦难,也曾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比起前资本主义时代是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对于它的负面效应,是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得以避免或克服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我们既反对那种看不到竞争消极影响的观点,也不赞成那种过分夸大其负面作用,视竞争为洪水猛兽的看法。应该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竞争,扬弃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正效应,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注释
①《庄子 齐物论》。
②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35、16页,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④冯必扬《现代竞争》:第17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1月版。⑤施德福《关于竞争的几点思考》:,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2期,第28页。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2页。
⑦《资本论》第1卷第30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
215页。
⑨《资本论》第3卷,第45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υ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75页。
ω λ λ 亚当 斯密:,,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ξλ 《列宁全集》第3卷,(责任编辑 邹志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