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孔孟思想对比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含练习及答案
孔孟思想对比
含练习及答案
布衣精英P199 第一题 关于“学习” (1) 相同:孔子和孟子都谈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 (1分) 不同:孔子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孟子 强调学习要有质疑精神,不能迷信书本。(2分) (2) 孟子以“一曝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聪 明的原因;(1分) 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 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2分)
含练习及答案
《论语》学习方法: 1、学与思结合 2、学以致用 《孟子》学习方法: 1.自动自发 2.专心致志(学习态度) 3.持之以恒 4.循序渐进
含练习及答案
P199第2题 (1) 孔子认为修养“仁”关键在于人的主观努力(1 分), 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并不是道能扩大人的才能;(1 分)。(P163) (2) 文段反映了孟子的天命思想;(1分) 他主张无论命运如何,人都应加强修养,保存善心, 养护善性;(2分) 和孔子的主张一样,都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1分) (P185)
含练习及答案
知识链接
天命思想 1、承认“天”的权威 2、但并不听天由命,都要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
含练习及答案
P200第4题 知识链接P168 (1) 反映了儒家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1 分) 百姓富裕是国家富庶、政权稳定的前提。(1分) (2) 没有矛盾,前一个文段是反对提高税收,后一 个文段是反对降低税收,都是以民为本;(2分) 儒家主张税收应当适当,太多或者太少都对百姓不利 ,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含练习及答案
P200第5题 知识链接 (1) 孔子认为为仁靠自身的主观努力,想要达到 仁,仁就会到来;(1分) 孟子认为对于仁德,追求就能得到,放弃就会失去 ;(1分) 二者相同,都强调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1分) (2)没有矛盾。 前者是指道德修养方面,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不断完善自我,否则就会失去; 而后者客观事物或者功名利禄,应从正当途径追求 ,得到是天命,得不到也不要强求。
含练习及答案
(1)孔子主张一切行为的依据是“义”, 符合“义”的可以做,不符合“义”的不 可以做。(2分) (2) 其依据是是否符合“义”,(1分) 如果不该”取“却”取“了,就会伤害 廉洁;如果不该”与“却”与“了,就会 背离仁慈;如果没有现身的价值,却轻易 舍弃生命,这种死就谈不上勇敢;(2分) 孟子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所选 择的不能违背仁义。(1分)
含练习及答案
P201第8题 8、(2) 孔子认为行事说话要以《诗》 中的内容为依据,要以《诗》中的内容来 规范自己,提升自己; 孟子认为读《诗》不能望文生
义,机械 理解,需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摩领悟。
含练习及答案
9、(2) 孔孟都认为君子要舍弃自己的 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就是和别人一起 行善的方式,即“与人为善”;(2分) 今天我们所说的“与人为善”,是指善 意帮助别人,这与儒家所说的意思既密切 相关又略有不同。(1分)
含练习及答案
11、(2) 儒家历来主张身教重于 言教;(1分) 选段强调做官要以身作则,起表 率作用;(1分) 只有这样,下达的命令,才能得到 很好地贯彻执行。(1分)
含练习及答案
12、(2) 孔孟都认为一个人如果 过于注重吃穿之类的物质问题,就 不会有远大的志向; 君子应注重道德修养,一心向仁 。
含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目。(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答:两句话都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问题,肯定了“信”这一 立身处世的原则。 ⑵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 析。(4分) 答:没有矛盾,(1分)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不讲信用是绝对不可以的;(1分) 而在孟子看来,人是否遵循“信”要以“义”为衡量标准。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 的原则来进行变通。(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含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答: 不讲信用, 不守礼制, 不懂道德,(2分) (任意写两点) 不知羞耻, 这些行为都是无耻的 。(1分)(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 ”及孟子耻辱观。
答: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要有羞耻之心(1 孟子认为人要有羞耻心(1分) 在现代生活,我们不要让物质的诱惑,埋没了我 们的羞耻心。(1分)
含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货,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梁惠王下》) …… 此处隐藏:74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