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次内力的影响(8)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低预应力束曲线斜率,提高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
(2)预应力束拐点系数口的合理取值。
有效利用预应力次弯矩的原则是使预应力次弯矩尽可能与其他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相抵消,就是使预应力次弯矩与其他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方向相反,且应尽量提高预应力次弯矩的绝对值。
5.3 合理释放局部约束
施加预应力时变形会因结构超长受到太大的约束,导致预应力很大程度被竖向构件吸收,从而不能在梁板等横向构件中有效地建立预压应力。但是,由于预应力施加处在结构施工阶段,为了提高预应力效应,可以在约束作用对结构常受力影响较大的构件上设置后浇带,待预应力张拉完后浇筑混凝土,从而达到减小对预应力效应影响程度的目的。预应力作用发生在结构施工阶段,为提高预应力效应,在施工时可在受约束作用影响较大的构件上采取措施暂时地解除约束。
5.4 合理利用次内力可采用的施工手段
在梁中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结构的弹性压缩。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补偿预应力张拉而引起的弹性压缩,同时还能补偿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从而使柱在预应力作用下不产生或少产生侧移和次弯矩。由于单独在预应力梁中是用微膨胀混凝土,所以主梁混凝土与楼板及次梁需要分别浇筑,施工通常比较复杂。且设计时应仔细计算在预应力梁混凝土中掺入的微膨胀剂的用量,使其产生的限制膨胀率与预应力筋张拉产生的梁轴向收缩基本相同,使其对结构不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布置和设计支承构件。在结构的平面上总存在一个位移不动点。一旦位移不动点确定了,侧向约束的大小与该竖向构件距位移不动点的距离成正比。对于一般平面形式规整的框架结构来说,其位移不动点的位置一般在结构平面中心点附近,因此,将主要的抗侧构件布置在结构位移不动点附近,使其产生的约束作用最小,如剪力墙、短粗柱应尽量布置平面的中心位置。对于框架柱,合理设计其截面,尽量增大
梁柱的线刚度比,采用相对比较细长的柔性柱子等。
合理设置后浇带(缝)或临时施工缝。当施工缝间距超过60m时,宜留设后浇带或临时施
上一篇:安徽移动IMS代维培训考试试卷
下一篇:专题三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