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日关系的发展及其阻碍因素2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1 前言
中日两国是近邻,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有影响,然而中日关系十分敏感,极为复杂。历史上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不对称的,不是中国强、日本弱,就是中国弱、日本强。而进入21世纪在东亚历史上出现了中日双雄鼎立、两强齐头并进的局面。日本正从一个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角色转变,而中国由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转变。[1]
2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的特点在于,两国经过“强弱型”“弱强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强强型”关系发展。因此中日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千年中日交往史,二是从1894 年到1945 年大约50 年的日本侵华史,三是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关系。
2.1 古代到1894年中日关系的发展
两千年里,中日交往过程,两个基本上是和平共处的。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强弱型”即中国强,日本弱。由于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的接近,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从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东汉政府就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唐朝时,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之多,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宋日双方虽未建立外交关系,但贸易关系从未中断。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元末,日本武士开始逐渐乘船串扰中国沿海。后来由于两国先后锁国,互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极小规模下进行着,因而并未建立外交关系。这种闭关锁国状况,一直延续到两国被西方殖民者的大炮敲开大门。此后,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侵略与被侵略的时期。总之,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重要近邻。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绵延两千多年,中日两大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至今给日本也还存在重大的影响。
在两千年里,中国强大,日本从师。如在日本的邪牙台国时代至隋唐时代,日本统治集团为稳定国内局势,全方位、大规模的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甘冒波涛险阻,一次次拍大型使团和留学生前来中国,其学习的积极性实属罕见。这期间也发生了日本不甘下位向中国提出挑战的事情,力争与中国对等。在实力方面,公元七世纪,为在朝鲜半岛获取势力范围,不惜与中国兵道相见,但是决定这些挑战最终结果的还是实力。中日至今相差悬殊的实力对比,使日本在这一前提下维持几个世纪的交往。[2]
2.2 从1894至1945年中日关系的发展
这一时期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弱强型”即中国弱,
日本强。日本开始是对中国在东亚的华夷秩序进行挑战,把中国周边的一些藩属国如朝鲜、琉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然后向中国本土发动侵略,以建立日本为霸主的东亚秩序。1894年日本向中国宣战,这是三百年来日本最大的一次对外侵略行动。中国落后,日本恃强凌弱。此时中日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强,以及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跳跃式发展,中国逐渐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象。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与日本之间毫无对峙外交可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
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强强型”即中国和日本都强。新中国成立,中日两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两至今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明显增强,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战后重建的势力取得明显效果后,开始连连向中国乃至国际社会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挑战是中日两国关系充满摩擦,对抗和动荡不安。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东海问题及其他一些列重大问题上,日本立场都表现出与中国严重分歧,中日两国逐渐呈现出对等平衡,出现“强强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亦可概括为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空前平等、前景光明。[3]中国建国60多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进行最为简略的概述: 第一阶段,1949—1972年; 第二阶段, 1972—1992年; 第三阶段, 1992至今。
2.3.1 从1949年至1972年第一阶段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敌视和孤立新中国, 于1951年9月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特别是1952年4月, 日本与台湾当局签署了所谓《日华条约》, 从而不仅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 为中日两国建立正常关系设置了巨大障碍, 而且使两国政府一度处于隔绝状态, 无任何官方的直接交往。
这个阶段可言以1960年为标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对日展开了民间外交,即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中国政府主动通过民间外交,使两国民间在各领域特别是民间贸易方面进行友好交往。中日交流曾一度停滞, 但经两国有关人员共同努力, 又使民间文化交流得以恢复。1960年9月签订的 关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共同声明!, 标志两国恢复了民间交流。第二个时期,以1960年周恩来全面阐述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政治三原 …… 此处隐藏:35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下一篇:9-顶管与箱涵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