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教案八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教学内容]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和7的加减法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算式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题说得数。(指定2组同学口答,其他人用反馈牌判断。)
4+3= 7-2= 6+1= 7-3= 3+4=
7-1= 3+3= 4-2= 5-5= 0+7=
(2)全班同学举卡片表示得数。
5+1= 4+1= 4+3= 3+4= 3+3=
5+2= 4+2= 3+2= 3+1= 3-2=
(3)看图列算式计算。
△△△△△△ ▲
6+□=□
□-5=□
2.进行新课。
(1)出示小兔图:(先不出括号和“?只”,也不出算式。)
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图意,再与同桌说说图意。接着,教师提问:图里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3只小兔;原来有4只小兔,又跑来3只小兔;有4只小白兔,3只小灰兔 )
教师请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在7只兔子的下面画一个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写上“?只”。然后指着括号与“?只”提问:谁知道括号表示什么?括号的下面加一个“?只”是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试着说,然后归纳: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教师提问并指名回答:括号表示什么?“?只”表示什么? 谁能试着说说图里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教师指名说,同学之间互相说,全班同学自言自语说。 怎样列算式计算?(全班同学动笔填在书上。)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青蛙图。(先不出算式)
教师问:这幅图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将意见说给大家听。
教师追问:括号下面写着“7只”表示什么?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是什么意思?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意?怎样列算式计算?(请同学动手填在书上。)为什么用减法?
(3)初步渗透应用题结构的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两幅图,每一幅图都是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图上是怎样表示的?第一幅图为什么用加法?第二幅图为什么用减法算?
(4)做一做,说一说。
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图里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括号下面的“?条”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将算式填写完整。订正时多找几个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看图想一想,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只”标在哪儿?表示要求的是什么?然后和其他同学议论一下,再填写算式并订正。
(5)练一练。
②连线。
7-2 3 7-6 0
7-4 4 2+5 1
3+3 5 5-3 2
6-2 6 7-7 7
③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4-2= 7-5= 4+2=
7-4= 1+6= 7-3= 2+5=
(6)质疑。
(7)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和7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我们认识了图下面的括号和括号下面的问号,知道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学会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看图说三句话”及根据“含义”把算式写完整。另外,通过练习,我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意图:由对看图说意的复习导入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议论、自言自语等活动中认识括号和问号,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看图说三句话”,从而渗透了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巩固了加减法的含义。同时,通过练习,学生的口算也相对地熟练了。
上一篇:第9章 我国老年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