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滨海开发区人民医院 葛福华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二、 紧急救护的程序: 1、拨打120 :潍坊市统一调度 滨海开发区人民医院电话:5337120 地点:应镇静准确地说明伤者所在地的 具体街道和主要标志; 伤情:要说清损伤是怎样发生的、何时 发生的、病人目前的伤病情况、伤员人数, 便于医院提前做好急救准备。
先抢救生命!2、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 方 : 例如脱离火灾现场,中毒现场; 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 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 的受害者 。
3、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作为参与救护 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 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 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 少伤残的急救原则,首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 进行观察判断,它包括神志,呼吸,脉搏, 心跳,瞳孔,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 血,骨折畸形等变化 ;
重视那些不喊不叫的! 4、先抢救危重者 ; 昏迷:简单说是不喊不叫的、四肢提溜 浪荡; 呼吸困难、有濒死感者; 极度口渴、大汗淋漓者; 有大的伤口、明显出血者; 5、优先护送危重者 。
三、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 脉压在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 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 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 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 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 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 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 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 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 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 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 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 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 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 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 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 他方法 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 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 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 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 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 其他结实的布
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 (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 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四、包扎 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 和帮助止血。 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 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 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 适度。
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 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 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 行方向顺序。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 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 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 压,也不够牢固。
五、固定 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 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 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 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 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 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固定范围一般 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 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 固定法。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下肢固 定于健肢。
六、搬运 背、夹、拖、抬、架。 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 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 曲或扭动,平举平放。 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 畅。
七、 中毒窒息急救 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 窒息作用的气体。 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 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 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 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 另一类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 硫化氢等),主要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 作用,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和组织利用氧 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 中毒表现。 急救: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八、触电急救 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电生 理紊乱,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 骤停。 下面通过两个影视资料在详细学习《触 电现场急救》 《止血和包扎》。
下一篇: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三方核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