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4)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详细讲解了在硬件系统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可靠行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影响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以及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条件等。可靠性的高低涉及产品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元器件采购、检验、设备设计、生产、工程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
以及调试、焊接、安装不当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当这些所谓先天不良的失效结束后运转也逐渐正常,则失效率就趋于稳定,到t0时失效率曲线已开始变平。t0以前称为早期失效期。针对早期失效期的失效原因,应该对元件进行筛选、严格安装工艺、设备老化处理后再投入运行,争取失效率低且t0短。
稳定工作期也称正常工作寿命期。失效率曲线在这一时期几乎为恒定值,即t0到ti间的失效率近似为常数。失效原因主要是由非预期的过载、误操作、意外的天灾以及一些尚不清楚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由于失效原因多属偶然,故又称为偶然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是能有效工作的时期,这段时间称为有效寿命。为降低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而增长有效寿命,应注意提高产品的质量,精心使用维护。
衰老期也称为损耗期。失效率曲线是递增型,在t1以后失效率上升较快,这是由于产品已经老化、疲劳、磨损、蠕变、腐蚀等所谓有耗损的原因所引起的,针对耗损失效的原因,应该注意检查、监控、预测耗损开始的时间,提前维修,使失效率仍不上升。
失效形式
元件的失效形式可分为:突然失效、退化失效、局部失效以及全局失效。 突然失效:元件参数急剧变化,或因元件制造工艺不良,环境条件变化
导致断路或开路所造成。如器件因压焊不牢造成开路,或因灰尘微粒使器件管脚短路,电容器因电解质击穿造成短路等。
退化失效:由于元件制造公差、温度系数变化、材料变质、电源电压波
动、工艺不良等因素使元件参数逐渐变差,性能逐渐降低形成。
局部失效:退化失效常使系统局部功能失效,称为局部失效。
全局失效:突然失效会使整个系统失效,称为全局失效。
上一篇:二代酷睿i3春节选购必看本
下一篇:电子拔河游戏机课程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