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2)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6、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7、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0、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1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2、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4、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等。
1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劳动
1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大题】
1)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和确证。
2)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