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5)

时间:2025-05-02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B)

雄,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抗击元军,英勇献身,梦回家山,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铭记。(或:设问、反问:感慨于英雄们的英勇献身,却只能魂归故里被人铭记的情感。)③“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借景抒情:描写临安失陷后,京都道上,人烟萧瑟,一路寂寥难行,词人触景生情,抒发家国破亡之痛。④“啼尽血,向谁诉?”拟人:结句重又回环到“杜鹃”上,用拟人化的语气,说杜鹃终日啼鸣,但纵然啼尽鲜血,也不能诉说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答“设问”和“直抒胸臆”也可)

解析本题涉及手法较多,至少指明两种以上手法,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准确分析。

五、1.参考答案“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解析“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时光无情,催人变老。

2.参考答案“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中的凄苦。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家一失去便不再拥有。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

解析本题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以动写静,以实写虚,以乐景衬哀情。

六、1.参考答案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解析颈联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尾联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

2.参考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

解析首联,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尾联回应题目《访秋》,含蓄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七、1.参考答案色彩春草蔓延,满眼绿色

解析“绿到”意思就是台城充满了绿色,这是从色彩角度描写浓浓春意的。

2.参考答案刘羽的诗歌运用正面烘托手法。“芳草”与“垂杨”“碧流”组合成春意盎然的画面,且“芳草”象征高洁品格、不屈精神,以此为背景烘托出了白鹭清高、孤傲的形象。刘翰的诗歌运用反衬手法。“芳草”的茂盛,反衬出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暗含古今盛衰对比,表达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两首诗歌传达的是什么情感。根据“无人识”“独向”等可以判断刘羽诗歌传达的是高洁、孤傲,根据“满吴宫”“石头明月”等可以判断刘翰的诗歌传达的是对古今盛衰的感慨。

八、1.曲、元散曲、小令等(任选其一) 清丽明净的西湖秋光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开阔舒展的胸襟

2.参考答案①渲染。菊花黄、荷叶枯、鹭鸶藏、雁成行、桂飘香等都是有秋天特色的景象,渲染秋的清爽明净。②白描。一句一景,抓住特征简笔勾勒。③动静结合。大雁南飞与弯月斜挂,一动一静。④多角度描写,绘形绘色,大雁成行绘形,荷粉菊黄绘色。

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具体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下片“斜月”与“新雁”属于动静结合。诗歌选用了“菊、荷、鹭鸶、桂枝香、雁”等有秋天特色的景象,属于渲

5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