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问题(7)

发布时间:2021-06-05

一、前言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村社保与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健全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引起了全国各行各业人士的共同关注,妥善处理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村养老问题是时代要求。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对于减轻农村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保护农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农村社保与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系统化,大量农民被排斥在养老保险的保障网络以外,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度、国家政策和社会支持力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只有科学、全面、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完善,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农村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程度非常大,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短短两三年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新生人口骤减了三亿多①。农村生育率的骤减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农村老龄化的猛增。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也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老龄化速度快;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迅猛增加的主要原因仍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由于我国在七十年代严格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以每年百分之三的速度增长,远超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第二,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大。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老年人口的数量规模大。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14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上涨至两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并非世界最高,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老年人口大国。第三,未富先老。中国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并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老龄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阻碍了国家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至今仍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占据主体地位。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的老年人口在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只能依赖家庭和子女的物质支持与生活照顾。但是,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政府严格控制人口生育率,农村的家庭子女的数量减少,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加。在农村老龄化进程中,照顾老人的重担只能由少数子女甚至独生子女承担,严重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中的“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口的赡养难题愈演愈烈。

(三)调节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不断拉大的城乡贫富差距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以农养工”与农工产品的“剪刀差”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直接原因,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奉献汗① 霍志刚:《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浅议—以吉林省为例》,载《现代商业》2012年第二期,第161页。

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问题(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