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短语)(17)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现代汉语 短语 笔记
a组,对于“挖”来说,“洞、沟、战壕、地道”都是通过动作造成的事物,它们是目标宾语,也叫结果宾语。b组,对于“挖”来说,“金子、红蓉、蛇细、古董”都是通过动作获得的事物,它们也是目标宾语。
目标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是人们心目中所追求的某个目标,是动作者意念上所指向的某个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宾语未尝不可以认为是一种间接的对象宾语。
对象宾语也好,目标宾语也好,凡是受事宾语,都可以转化为受事主语。如:
挖野草——野草挖掉了 挖地道——地道挖好了 挖金子——金子挖到了
在宾语里,受事宾语是最有代表性的宾语。
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例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对面跑来了一头牛。 他七岁时死了母亲。 一间房子住两个人。
桥上可以走大卡车。 “坐着”、“跑来了”、“死了”、“住”、“走”是动语行为,“主席团”、“一头牛”、“母亲”、“两个人”、“大卡车”是施事宾语。 施事宾语可以转化为施事主语: 主席团坐在台上。
一头牛从对面跑来了。 他母亲在他七岁时死了。 两个人住一间房子。 大卡车可以在桥上走。
2. 它类的宾语 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例如: 李先生是历史学家。 你姓东方?
你叫东方向康?
你把我看作什么人? “历史学家”、“东方”、“东方向康”、“什么人”都是断事宾语。 断事宾语同动语行为之间不存在施事受事的关系。有的断事宾语可以同断事主语互易,基本意思不变。例如: 谁是林东辉?
林东辉是谁? 前一例,“谁”是断事主语,“林东辉”是断事宾语;后一例,“林东辉”是断事主语,“谁”是断事宾语。
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一般是方所位置,有时也可以是时间位置。例如: 到达北京 钻进防空洞
经过天安门广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 “北京”、“防空洞”、“天安门广场”、“二十一世纪”都是于事宾语。
于事宾语具有明显的方所性或时间性,动语和于事宾语之间包含有“在”、“到”、“进”等语义关系。否则,即使是由方所时间词语充当的宾语,也不是于事宾语。例如: 我喜欢乡下。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向往深秋时节。 这里的“乡下”、“北京天安门”、“深秋时节”都不是于事宾语,而是受事宾语。
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例如:
上一篇:资料(建筑材料送样要求)
下一篇:应彩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