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守仁的童蒙教育思想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_一
22第期第2 ) 0年 2 ( 1期圜目囝口 0总 8
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l处,就在于他对儿童教育的特殊关注。他在《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训教约》等文中.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一
知识教育,又有体育、美育的功能,对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在教育方法上 .采取“栽培涵养的“”、诱“导、“讽的方法
、
揭露和批判了当肘儿童教育的弊端近世之训蒙稚者,以惟督以句读课
王守仁主张教育儿童应从他们“乐嬉蝣而惮拘检”的特点出发,以诱导、启发讽劝雕方法,顺导儿童意志, 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使他们日渐礼仪而不觉其苦,如时雨春厉‘ l被及草术一样,“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在“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的气氰中,实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王守仁说:
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待若拘囚。彼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培游; 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 E趋下流,是盖驱 l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他指出了当时的教育内容只是读书习字,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教育的方法不用札来引导不用善来培养他们的品德,而是强制性的,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种教育的危害是使儿童常常借故逃学,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的话动,达到嬉游的目的,其最终的结果是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想使儿童为善,反倒使之为恶。 王守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是把他们当做小大人、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野蛮教育。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了系统的改革主张。他主张教育儿童应该从积极方面^手,采取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的方法。他说:“抵童子之情,乐培游而惮拘 大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 .必使之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近自不能
四、在教学程序上 .要动静结合 .体脑交叉王守仁在《约》中把儿童每
天的功课作了台理的教安排,类似今天的“课程表”。每日“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札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每日清晨,都逐一询问儿童在家的道德表现:在课程安排上 . “习礼” 歌诗”等动的课程与背书、“书”、诵 “讲书交互进行,使课程新异而不单调,有利于儿童道德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王守仁主张每月主持几次带有比赛和观摩性质的“会歌”、“礼”话动,活会跃学习气氡 .培养儿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具有课内外相结合的意义。
已。辟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奠不萌动发趣,自然 E长 l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 E就枯槁已。”由此 l不难看出,王守仁强调教育方法必须适台儿童的生理特点,符台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这就必须遵循愉快教学的原则,使儿童体会到“舞”和“鼓喜悦,自然地“日长月化,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经验之谈。 二、儿童教育的内窖是“歌诗”“、习礼”“、读书王守仁认为,“ 歌诗不但能激发儿童的意志,而且还能使儿童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正常的宣泄,也有助于消除儿童内心的忧郁和烦恼,调节情感。“ 习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过“周旋揖让”拜,“
五、提出“髓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王守仁继承了孟子“盈科而进”和《学记》中所提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指出.儿童“经气日足,筋力日 强,聪明日开”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 的选择都必须考虑他们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而量力而行、即“随人分限所及”。王守仁说:“ 与人论学 .亦随人分限所及。”同时王守仁还从“随^分限所及”的观点出发,
提出要使儿童学有余力的教育观点=主张“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能授以一百字”“,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惟,有如此,儿童学习起来才能“无厌苦之患 .而有自得之美”这对我们今天调整课程体系, 压缩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总之,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的观点 .是符台儿童身心
起屈伸”等礼仪动作 .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达到锻,炼身体,健壮体魄,促进发展的作
用“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 .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 .“其 宣
发展规律的。其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志,利于培养此蜜的道搏观念和远大理想 .实现寓德唷育于智育之中,使儿童在接受知识、增长智力的同时,精神得到陶冶,人格逐渐完善。这些内容,既有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度景固中学 (责任编辑方成J
http://www.77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