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08-29
发布时间:2024-08-29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二00八年八月十五日
1、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测量工程
二、 路基工程
路堤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防护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三、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四、桥涵工程
蜂窝
强度偏低、 均质 性差等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正确;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时间应按规定; 3)混凝土自由倾落度不得超过 2m;如超过,要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修补; 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然后用 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高一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其延续搅拌时间应按规定。
质量通病 桩身竖直度不 达标, 桩身直径 不够
孔底沉渣过厚
桩身声测管漏 水, 使超声波无 法进行 钢筋笼安放不 到位 桩顶砼部分强 度不够 起点、 终点不用 同一根尺 承台底不做处理
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孔口应设护筒,钻孔机座应整齐,钻杆应垂直; 2)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测钻孔垂直度,发现偏斜应及时纠正; 3)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发现磨损严重时应及时修复。 1)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钻杆、钻头应经常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钻杆、钻头 应及时更换;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形式的钻头; 2)钻孔钻出的土应及时清理,提钻杆前,先把孔口的积土清理干净,防止土从 孔口回落到孔底; 3)应调整泥浆比重,加强清孔; 4)混凝土漏斗及钢筋笼应竖直轻放入孔中,防止碰塌壁土而掉到孔底;成孔后 必须及时灌注混凝土。 1)声测管封底和连接应粘贴严密; 2)在钢筋笼下发前应再次检查,发现破损应修补或更换。 1)钻孔桩钢筋笼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放; 2)钻孔不垂直,钢筋笼不能放到位,应重新修孔,不可强行冲放; 3)钢筋笼接长时,接头应错开,焊接时应满足焊接长度的要求,焊
完后应等钢 筋冷却后再下放钢筋笼; 4)钢筋笼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防止混凝土灌注时上浮。 灌注时应勤测混凝土顶高,保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超高值。 水准测量的起点、终点,必须用同一根尺,以消除两尺“零点”不一的影响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承台底面地基进行平整和处理,并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 1) 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 严格控制水灰比, 投料要准, 搅拌要均匀, 和易性要好; 承台砼不密实, 2) 承台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 一般一次浇筑的方量较大, 应分段、 分层浇筑, 有蜂窝麻面或 并加强振捣; 裂纹 3)当承台体积较大或浇筑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之差大于 25°C,应按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并应采取措施降温。 承台顶未设墩 承台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墩台钢筋,钢筋的规格、数量和进入 台预埋钢筋 埋入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应按规范规定的批次留足试件,每 100m3 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 砼试件留置不 少于一次,一次浇筑不足 100m3 时,也按 100m3 计;当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混 足 凝土大于 1000m3,每 200m3 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质量通病 跑模
混凝土涵身、 混凝土涵身、墩台身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正确;
2)按规定间距设置柱箍或对拉螺栓以及支撑。 1)模板应平整,分块整齐,模板循环使用时一点要修整; 2)不得使用旧机油作脱模剂,以免弄“脏”墩身外表; 墩身外表不美 3)应使用同标同厂牌、同产地的水泥、砂、石,以保证墩身砼颜色基本一致;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避免砼发白。 1)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加强检查,确保墩台身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 墩台身断面、 轴 准确无误; 线尺寸不符合 2)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板加荷载后不 设计要求, 墩台 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身扭曲 3)在浇筑、振捣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均匀,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要密实; 2)模板表面应光滑、洁净,其上不得有硬的泥浆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 3)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必须均匀; 蜂窝、孔洞 4)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用精心操作,确保 振捣密实。 1) 搅拌混凝土所用水泥、 (细) 粗 骨料和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使用前必须严格审核所选用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同种
类的水泥不准混用;胶结材料粗(细)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及粒径必须 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 2)混凝土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计量准确,且按重量计量投料。由于混凝土质量与配料计量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的准确性关系密切,尤其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要求十分敏感,因此,施工 级 不 符 合 设 计 中每一工作班至少要检查两次配料的精度。对水泥、外加剂溶液及外掺混合材 要求 料的计量误差为±2%;粗骨料的计量误差为±3%; 4)混凝土拌和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碎石、卵石)― ― ― 水 泥― ― ― 细骨料(砂)― ― ― 水;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运输时间的长短对混凝土的浇筑及浇筑后凝结的快慢有直接影响,必须严格 控制,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6)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质量,模板的接缝和孔洞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 时,应控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的间隙时间。 砼表面有裂纹、 1)混凝土浇筑后拆模不宜过早,达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后再拆; 崩块 2)拆模后应及时养护,在浇水养护不便时应刷养护剂。 砼试件留置不足 见桥涵桩基础
质量通病 钢筋品种规格 混杂不清 全长有局部慢 弯和曲折 成型后在弯折 处有裂纹 钢筋纵向裂纹 钢筋表面损伤 过度 钢筋切断尺寸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专业材料人员应认真做好钢筋的验收工作,仓库内应按进厂的先后、品种 划分不同的堆放区域,并作明显标志,以便提取和查找。 采用车身较长的运输车辆,尽量采用吊架装车和卸车。堆放的高度不能太 高,场地要平整,并不准在其上堆放重物。对已弯折的钢筋可用手工或机械调 直,但Ⅱ、Ⅲ级钢筋的调直应格外注意,调整不直或有裂纹的钢筋,不能用作 受力钢筋。 取样复查钢筋的冷弯性能,并分析其化学成分。钢筋加工场所冬季应采取 保温措施,使环境温度在 0 度以上。 切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家,提醒厂家检查轧制工艺,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 厂。 正常情况下,钢筋穿过压辊之后应保证辊筒间隙为 2~3mm,调直时可以根 据调直模的磨损情况及钢筋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适合的偏移量。 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丝,调整钢筋切断机的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
不准 加工的箍筋不 规范 弯曲成型后的 钢筋变形 钢筋位移
成型的尺寸不 准
拆模后露筋
钢筋的搭接长 度不够 钢筋接头位置 错误或接头过 多
弯起钢筋的放 置方向错误 钢筋网主、 副筋 位置放反
混凝土表面出 现裂纹或裂缝
预应力张拉不 符合设计和规 范要求 封端工艺差、 外 表粗糙难看
平间隙,一般冲切刀片作出往复运动的切断机,间隙应以 0.5~1mm 为宜。 阶段操作时先试弯,使成型尺寸准确再弯制;一次弯曲多根钢筋时应逐根 对齐。对已出现超标的箍筋,I 级筋可以重新调直后再弯一次,其他品种钢筋, 不得重新弯曲。 搬运堆放时应轻抬轻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的顺序应按施工顺序先后 堆放,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翻垛。已变形的钢筋可以放到成型台上矫正,变形过 大的应视为碰伤或局部裂纹的轻重具体处理。 钢筋安装合格后,应加卡固定,并在浇捣混凝土时注意观察,如钢筋发生 位移,应及时修正,再浇捣混凝土,浇捣混凝土时应尽量不碰动钢筋。 加强钢筋配料的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预先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 调整值,为了确保下料画线正确,应制订切实可行的画线程序,操作时搭板子 的位置应按规定办理,对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或大批量加工的钢筋,应事先试 弯,以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板距等)以作为大批量弯制的示范,成型 尺寸已超过标准的钢筋,除 I 级钢筋可以调整重新弯制一次外,其他品种钢筋 不能重新再弯。 每 1m 左右用钢筋加绑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避免钢筋紧靠模板而露筋, 在钢筋骨架安装尺寸有误的地方,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拉牢, 对已产生露筋的地方,如范围不大的可用水泥砂浆堵抹露筋部位,混凝土有麻 面者,应凿除浮碴,用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压实;重要受力部位及较大范围的 露筋,应会同设计单位,经技术鉴定后确定补救办法。 提高操作人员对钢筋搭接长度必要性的认识和掌握搭接长度的标准,操作 时对每个接头应逐个实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配料时应根据库存钢筋的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决定搭配方案,当钢筋接 头较多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施工图,注明各钢筋的搭配顺序,并根据受拉区 和受压区决定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现场绑扎时,应事先详细交底,以免放错 位置,若发现接头位置或接头数目不符合规范要求,应拆除钢筋骨架,重新确 定配制绑扎。 对类似易发生操作错误的问题,事先应对操作人员作详细的交底,并加强 检查与监督,或在钢筋骨架上挂牌提示,提醒安装人员注意。这类错误有时难 以发现,造成工程隐患,已发现的必须拆除改正。已浇筑混凝土的构建必须逐 根凿开检查,通过构件受力条件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 布置这类结构和构件的绑扎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
直接操作者作专门的 交底,对已放错方向的钢筋,未浇筑混凝土的应坚决改正;已浇筑混凝土的必 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后,再决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 1)制梁台座或挂篮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满足施工需要; 2)现浇梁支架应支撑在坚硬稳固的地面上,场地不应积水; 3)支架应经过检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支架和挂篮应进行预压; 5)混凝土不宜拆模过早,拆模后养护应及时到位。 1)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张拉,以免使梁部破坏; 2)必须严格按张拉工艺进行张拉,张拉的程度、预应力的大小必须符合工艺要 求; 3)张拉的锚、夹具应经检查验收合格; 4)张拉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张拉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封端施工,封端模板应平整,混凝土浇捣密实。
质量通病
钢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防治措施
构件运输、 堆放 变形
构件拼装扭曲
构件起拱不准 确 构件跨度不准 确
焊接变形
构件刚度差
1)构件发生死弯变形,一般采用机械矫正治理,即用千斤顶或其它工具矫正或 辅以氧乙炔火焰烤后矫正,一般应以工具矫正为主; 2)结构发生缓弯变形时,可采用氧乙炔火焰加热矫正,火焰烘烤时,线状加热 多用于矫正变形量较大或刚性较大的结构;三角形加热常用于矫正厚度较大, 刚性较强构件的弯曲变形。 1)节点处型钢不吻合,应用氧乙炔火焰烘烤或用杠杆加压方法调直,达到标准 后,再进行拼装; 2)在现场拼装,应放在较强硬的场地上用水平仪抄平,拼装时构件全长应拉通 线,并在构件有代表性的点上用水平尺找平,符合设计尺寸后,应电焊点固焊 牢;刚性较差的构件,翻身前要进行加固;构件翻身后应进行找平,否则,构 件焊接后无法矫正。 1)严格按钢结构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检验,如拼接点处角度有误,应及时处理; 2) 在小拼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累积偏差, 注意采取措施消除焊接收缩量的影响; 3)钢拱拼装时,应按规定起拱。 1)由于构件制作偏差起拱与跨度发生矛盾时,应先满足起拱数量值;为保证起 拱和跨度数值正确,必须严格检查构件制作尺寸的精确度; 2)小拼构件偏差必须在中拼时消除; 3)构件在制作、拼装、吊装中所用的钢尺应统一。 1)为了抵消焊接变形,可在焊接前进行装配时,将工作面与焊接变形相反的方 向预留偏差; 2)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控制变形,不同的工作应采用不同的顺序; 3)采用夹具和专用胎具,将构件固定后再进行焊接;构件翘曲可用机械矫正或 氧乙炔火焰加热方法进行
矫正,可参照“构件运输、堆放变形“的通病防治措 施。 1)地面拼装时必须垫平,以防下挠;如果刚性不够,可采用加固措施,以增加 刚度; 2)拼装时必须拉通线,电焊点固、焊牢; 3)严格检查构件几何尺寸,安装时,检查节间间距尺寸,如发现问题,应在地 面处理好后再吊装。
2、铁路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存在问题
一、混凝土及砌石工程
1、用风化石、软石等劣质石料加工碎石;碎石中的针状、片状、泥土粉尘含量过多,超过规范标准。
2、碎石粒径偏大,不符合混凝士结构(及构件)最小尺寸及钢筋最小净距等对碎石粒径的要求(碎石粒径应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图的要求办理;碎石最大粒径在一般情况下:一般混凝土不大于11厘米,水下混凝土不大于6厘米,防水混凝土不大于4厘米,喷射混凝土不大于2厘米的要求)。用强度、耐磨性不合符要求的石料加工碎石。
3、用不符合要求的岩类(规范只允许用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磨砂。用石方施工和隧道出碴的混碴磨砂。
4、对山砂不进行试验,呆集 "强度、级配、泥土含量"不合格的山砂随意使用,此现象在附属圬工的施工中较为普遍。
5、混凝土配合比用料,不依重量比计量或者不严格计量。砂、石计量合用一个镑秤,镑秤安装位臵不方便(砂、石)计量,从而不认真计量而实为虚设。有的公然用筐、车或共它容器搞体积比,用水不计量而出现水灰比过大,既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又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而影响外观美。
6、对购入的钢筋、钢丝,缺乏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书或检验合格报告单,又未按照规范规定分批进行外观捡验和质量试验鉴定。当前,
螺纹钢的伪劣产品较多,没有认真把关。
7、钢筋、钢丝在工地没有完全架离地面并分类放臵,而是乱堆乱扔,出现锈蚀、污染和弯曲。
8、钢筋使用时不除锈;在“同一截面"内,对焊或绑扎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接头焊缝长度、宽度和高度不足;闪光对焊轴线偏移超标,接头四周焊接(墩粗)部分有缺损。
9、模板不平整光滑,两块模板间错台和拼缝不严;钢模板安装前没有认真修整、除锈;安装时不上全U型卡和L型插销;模板的刚度不够,支撑不牢固。
10、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不采用串筒、滑槽等措施;有的沿着山坡设臵较长的滑槽,入模前又没有重新拌合,混凝土发生离析。
11、混凝土没有分层摊铺或每层摊捕过厚引起失捣;振捣器移动间距过大或每一位臵振捣时间不足;个别点振捣时间过长且距模板又太近。
12、混凝土搅拌或运输能力不足,灌筑速度太慢,使每层混凝土施工时间过长,难于使上下层混凝土形成一体,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千层饼"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有的施工单位习惯采用速度慢且起重能力小的独脚摇头扒杆起吊混凝土灌注桥梁墩 (台)身,使“千层饼”现象尤为严重。
13、因停电或设备故障,灌注能力不足等原因,两层混凝土之间间隔时间长达90~120分钟,还继续接灌;接灌前,没有按施工接缝规定进行处理。
14、混凝土灌注中断,没按施工接缝规定进行赴理(前层混凝土面须摊平捣实,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埋设接茬钢筋);接灌前,不凿去接茬面的一层老混凝土,不清洗干净;新灌混凝土前,不先铺一层15-20mm厚的接茬砂浆。
15、片石混凝土填入的片石不干净、石质强度差或有山皮水锈裂隙
夹层,片石过大或过小;填入的片石与片石间、片石与模板间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片石甚至贴在一起。
16、混凝土表面水泡很多,流浆后露砂露石,表面颜色不均匀、不光滑,错台明显,大面不平整圆顺,两平面相交处棱角不分明。
17、混凝土表面整修工艺差,外观难看;有的刷一层水泥浆或抹一层砂浆,真假难辨、弄巧成拙。
18、在砌石工程中,将中部厚度小于15厘米的石块当片石使用;石料质地差,已风化,有裂纹和软弱夹层;镶面片石尺寸小,边缘厚度小于15厘米。
19、砌石砂浆用料不过镑或过镑不严格;人工拌合砂浆不用铁板;砂浆不随拌随用,甚至将已凝固的砂浆重新拌合使用。
20、浆砌片石上下相邻竖缝错开不足8厘米,形成通缝;表面砌缝大于4厘米;片石互相交错咬搭不好;使用大量小石块填腹(小石块只能用在浆砌片石问较宽砌缝中挤浆);采用先干填石料、再铺灌砂浆的灌浆法施工,造成大量空洞和石块间无砂浆,严重影响砌体内实。
21、砌体的伸缩缝、沉降缝两侧的石料不挑选面石,使缝内不平齐,互相咬错;伸缩缝、沉降缝不垂直,缝内防水材料没有塞实或填塞很不认真;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不标准。
22、砌筑浆砌片石每 120厘米高,不分层找平一次;墙面勾缝不是统一采用凹缝或平缝,不整齐美观;墙后大面不太齐整,砂浆不实,砌体厚度不能保证;墙体背后没按设计要求做好反滤层。
23、有的砌体采用薄层片石镶面,而不是挑选片石砌面;用石料或混凝土砌块砌面时,不准备"丁石",不按照"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砌筑。
24、干砌片有不按设计铺垫层;片石小、相互咬错咬搭差,片石问没有用小块石挤紧,表面不平整。
二、路基工程
1、路基基底不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如不进行排水疏干、铲除草皮、挖除树根、地表压实等。
2、横向斜坡上填筑路堤不认真挖台阶,甚至不挖台阶,或是虽然挖了但台阶宽度不够,形成人为的滑动面,造成路基失稳。
3、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同类填料混填;用风化严重的软石、粘土、粉粘土和有机土等不合要求的填料填筑基床。
4、填料中石块尺寸过大(甚至达到I米以上),造成振动碾压困难或级配不良,造成过大空隙,路堤沉陷严重;基床表层填有大于15厘米的石块。
5、路基面不坚实,不平整;非渗水土路面无路拱、站场无横向排水坡;路肩不顺直,肩棱不明显。
6、路堤不按要求分层填筑压实;或分层过厚,或碾压不足,或含水量不当,未完全达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密实度。
7、边坡不平顺,有的中间鼓肚、有的上宽不够时变坡码砌路肩。填石路堤边坡不用大石块认真码砌,边坡零乱不整。石质路堤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空洞多。
8、路堑开挖不是从上至下而是掏底开挖,边坡坡率控制不严; 石方开挖接近坡面时不控制炸药量,造成边坡参差不齐和边坡岩层破碎松动,边坡上的凹陷不嵌补,松动石、浮石不清除,影响边坡稳定和施工、行车安全。
9、堑顶天沟、截水沟、挡水捻等不先行施工,造成地表水进入工地;防渗沟不及时铺砌;由于排水不扬,造成边坡坍滑等;堑顶天沟、引水沟、挡水捻等施工标准低、质量差。
路基侧沟浅,路肩线不随线路中心线和路肩标高走,不顺直,线条不分明。路肩倒坡或侧沟内缘高出路基面,造成路基面积水或排水不畅。
10、路堑挡护不平顺,里出外进,没有做到外美。挡墙工程未按要求跳槽开挖,随挖随砌,边坡长期暴露或基坑开挖不通顺积水而浸泡墙基。
11、缺乏对挡墙质量的严格控制。如挡墙基础没有落在设施地层上,不按施工图处理好基底;浆砌坊工质量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等。由此,发生挡墙开裂、位移、变形失稳,危及铺架和行车安全。
12、路肩挡墙的帽石表面粗糙,高低起伏,线条不顺直;帽石压住墙身沉降缝,发生开裂;挡墙栏杆制作不标准,安装不顺不直。
13、挡墙和护墙的墙后不按设计认真施作反滤层、封闭层;泄水孔不按要求设臵;上挡墙在路肩高程赴、下挡墙在地面处无泄水孔;泄水孔不通-孔不成型,孔未做成向外排水坡甚至成为反坡;泄水孔的形状和大小不标准;不统一,影响外美。
14、抗滑桩不采用跳槽法隔根施工,而是连接开挖;下挖过程中没有做好地质记录,不认真核对滑动面。
15、不重视抗滑桩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在井口直接倾倒混凝土,造成粗集料和水泥浆分离后集中在桩的四周,捣固不实;有的随意抛填片石。
16、没有在开工前就设臵对滑动变形的观测点;缺乏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相当时间内对滑动的定期观测资料。
I7、路基边坡不及时按设计进行坡面防护或植物防护,发生水蚀坡面形成鸡爪后也不及时进行整修,造成路基出现更大的破坏。
三、桥涵工程
1、明挖基坑有水时,不采取有效排水措施,使基底浸泡;基底面不平整,松土和松碎石块没有清除干净;岩层基底表面没有刷洗干净;没有认真检查基底岩石,将基础放在漂石堆上也不知道。
2、桥涵在基坑有水的情况下施作基础,基础做完后不立即封闭或回
填夯实基础四周基坑;桥墩(台)出地面后也不及时回填,造成墩周积水,基坑弃土不及时平整清理,不及时疏通河道。
3、未经设计同意,钻孔桩的成孔不用钻机,改用混凝土护壁人工下挖,改变了桩基设计时对设计参数的方程边界条件的设定。
4、钻孔桩钻至设计高程后及灌注混凝土前,不认真进行清孔,或用加深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
5、水下混凝土灌注不严格操作规程,从而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拨出混凝土面等原因发生断桩事故。
6、混凝土基础顶面与墩身的接面,没按设计认真处理,或两次灌注混凝土的接茬处没按规范要求在四周埋入直径不小于16mm的接茬钢筋及榫石。
7、墩(台)身混凝土不尽量一次灌注,有的分节过多,或节间接缝明显,形成一道道 "膘带"。墩(台)身面不平整、不美观。方形墩(台)身棱角线和圆形、圆端形墩轮廓线不直。
8、顶帽、垫石和道碴槽墙等,不是在灌注混凝土时一次做好,而是后做或后抹砂浆,形不成整体,成了"两层皮"。
9、垫石锚栓孔位臵偏差大,或是过于倾斜,修凿后与邻孔几乎相连,钢筋也常被切断,破坏了垫石的整体性,甚至危及架梁安全。
10、只注息控制垫石面设计标高和中线,忽视了桥台胸墙顶面和挡碴墙前后顶面的设计标高和中线位臵的正确,在线路有坡度时将挡碴墙做成水平,出现架梁后桥台与梁体高程不一致,出现道床过薄或枕底低于挡碴墙等情况。
11、桥台挡碴墙模型不稳固,灌注不仔细,造成钢筋、U型螺栓、泄水孔等位臵移动,挡碴墙不直不平外观难看。
12、墩(台)预埋件位臵不正确,桥台接碴槽两侧泄水管除锈防腐不好和伸出桥台的长度不够,无 3%的排水坡甚至有反坡;泄水管进水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