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发布时间:2024-08-28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手册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1、近年来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感染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有哪些?

法律

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6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

规章

2002年 《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规范及标准

2001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2008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

2009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技术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10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全球病人安全联盟”确定2005-2006年全球病人安全策略主题是什么?

答:医源性感染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问题。2005-2006年度全球病人安全策略的主题是“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

3、“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

4、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 医院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5、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1)消毒、无菌原则。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

(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管理。

(5)消毒药械的管理。

(6)污水、污物的处理。

(7)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管理。

6、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有哪些?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感染控制科。

3.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感染管理科)、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2.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8、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人员有哪些?

1.科室主任、护士长。

2.感控医师、感控护士。

9、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有哪些?(★)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10、临床科室感染控制医师职责(★)

1、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2、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4、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5、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电子版院

感登记表,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感染病例记录本登记工作。

6、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进行落实。

7、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8、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11、临床科室感染控制护士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2、负责督促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3、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4、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工作。

5、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

6、对住院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

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标准预防和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知识。

13、在职医务人员每年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各位多少?

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培训应达6学时,新职工岗前培训时间为3学时。

14、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高危区指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内镜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

15、 医院感染的报告有哪些要求?(★)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2.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医院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及医务部,医院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

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16、什么是医院感染流行?(★)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某医院或病区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其发病率超过平常或前一年同期的2~3倍。

1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8、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控制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19、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与控制

20、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1、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2、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23、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手、医疗器械、医院环境、探视陪护人员等。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菌库,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4、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25、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

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

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6.住院时间长者。

7.手术时间长者。

8.营养不良者。

26、何谓医院感染发病率?

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 者数×100%。

27、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病区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数 例(≥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8、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为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口、鼻粘膜、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传播。

4.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常经污染的诊疗器械和设备、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品及药液、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5.经动物、昆虫传播:主要是通过鼠类、蚊蝇、蟑螂、蚤等机械传播或叮咬传播。

29、什么是接触感染?

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

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0、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是什么?

1.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主要为机会致病微生物,一般毒力较弱。

2.导致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常具有耐药性,部分还是多重耐药菌株。

3.医院感染微生物种类常发生变迁,目前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4.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适应性强,既可来自于机体内,也可来源于水、土壤和污染的医疗器械,在外界可以长期存活。

3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3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3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