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less Mesh Network无线网状网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网状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 (WMN)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用户接入因特网的途径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通过2G的GPSR技术或3G 网络 覆盖范围广 建立基站的代价高,用户 上网费用高,带宽低集线器、交换 器或路由器
无线局域网(802.11)
因特网
带宽高,组网成本低 覆盖范围小
AP BSS 1 AP BSS 2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用户接入因特网的途径(续)
宽带无线网络WiMax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用户接入因特网的途径(续)
无线网状网在自组网基础上发展起来,希望 结合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优点。无线网状网利用无线mesh路由器建立大范围 无线骨干,为各种有线与无线用户提供多跳 无线接入,被认为是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关键 技术。 WMN可能的应用包括无线宽带服务、社区网 络、实时监视系统、高速城域网等。
无线网状网介绍
1. 无线网状网的组成
Mesh路由器:
具备mesh组网能力,相互之间通过无线链路形 成多跳网状网络,构成mesh骨干。
具备作为网关/网桥的路由能力,允许其它网络接 入。可直接接入mesh路由器,mesh客户之间也可通 过无线链路形成多跳网状网络。 硬件平台和软件比mesh路由器简单得多。
Mesh客户:
无线网状网介绍
2. 无线网状网络的结构类型[1]架构/骨干式(Infrastructure/backbone WMN)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类型(续)对等式WMN
无线网状网介绍
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类型(续)混合式WMN
无线网状网介绍
WMN的特性(混合式)
虽说是一种多跳无线网络,但有一个无线骨干,通过无线 骨干很容易支持终端节点的移动。Mesh路由器较少移动且专门执行路由与配置功能,大大减 轻了mesh客户与其它终端节点的负担。 可集成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在内的异构网络,支持多 种类型网络接入。
mesh路由器通常不移动且有持久的电源供应,mesh客户 则一般是移动的且由电池供电。WMN并不是独立运行的,需要与其它无线网络相兼容和互 操作。
无线网状网介绍
3. 一个架构式mesh网络的实例— MeshCluster[2]
中继节点:
中继接口:构造 mesh主干;接入接口:允许 mesh客户接入; 中继接口:构造 mesh主干; 因特网回程接口: 接入因特网。
网关节点:
无线网状网介绍
AODV-ST路由协议
AODV-spanning tree是一
种混合路由协议:
采用主动策略维护中继节点 到每个网关节点的最佳路由,
减小中继节点和网关节点之间的路由发现延迟;
采用按需路由发现策略建立 中继节点之间的路由。
无线网状网介绍
4. WMN的关键设计要素[1]
无线技术
有向和智能天线、MIMO系统、多射频/多信道系统、 可重配置无线电、认知无线电、软件无线电等。 高层协议需要进行革命性的设计,尤其是MAC层和 路由协议。
可扩放性
从MAC层到应用层的所有协议都必须是可扩放的。拓扑认知的MAC和路由协议可极大提高网络性能。
网状连接
无线网状网介绍
WMN的关键设计要素(续)
宽带和QoS
必须考虑延迟抖动、集合吞吐量、每节点吞吐量、丢包率等 更多性能参数。 针对无线局域网提出的安全方案不能适用于WMN。 所设计的协议必须使得网络尽可能自治,要开发有效的网络 管理工具。 mesh路由器应能够集成异构无线网络。
安全
易于使用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无线网状网介绍
5. 研究现状及挑战[1]
网络容量的理论研究 通信协议栈 网络管理 安全 跨层设计
无线网状网介绍
5.1 网络容量的理论研究
[3]研究了无线自组网容量的理论上界和下界, 据此给出了提高自组网容量的指导性方针。[3]的分析方法推动了无线网络容量的研究, 但存在两个缺点:
采用的模型较为简单,没有考虑网络协议的影响; 网络容量的理论边界是基于渐近分析得到的,不能 反映出给定规模网络的确切容量。
分析结果能否应用于WMN还有待研究。
无线网状网介绍
5.2 通信协议栈—物理层
先进的物理层技术
利用不同调制技术与编码速率的组合支持多传输速率,从而可 为上层应用提供自适应容错能力。 支持高速传输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和超宽带 (UWB)技术。
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的多天线系统,如天线分集、智能 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可获得更高频谱利用率和可行频率规划的频率捷变无线电 (frequency-agile radios)或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s),这些技术可动态捕获未占用的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