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_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管理
2006年第3期第33卷(总第166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3,2006
Vol.33
GeneralNo.166
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
———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王玉玲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和保护,也需要相应的投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资金可从市场、。但从实际情况看,上述三个渠道提供的资金有限,。因此,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利益补偿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15100528575(2006)0320035207
,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不仅事关环境建设和保护,而且事关社会公平。建立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不仅仅是为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资金来源,实质是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承认,是解决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根本之道,其中,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设,来实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利益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主要表现为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即国家或生态环境受益人对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固定做法。建立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内不同的资源、人口、经济、环境总量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与考核标准,让生态脆弱的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中央对地方、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城市对乡村的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各方利益。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江河源头,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生态环境的变化会拨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神经。而西部恰恰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着相当比例的贫困人口。他们受贫穷困扰急于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的种种努力,又往往直接构成对脆弱生态环境
[2]
一、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生态
环境补偿机制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和非生态系统的合称。生态系统是生物群与其他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自然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无数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区生态系统。非生态环境系统主要指空气、阳光、温度、水分、地势和土壤等综合条件。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为: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没有区域界限,变化是循序渐进的。
[1]
“利益补偿机制”,就是通过规范的制度建
〔收稿日期〕2005206216
〔作者简介〕王玉玲(1973-),女,河北邯郸人,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工业
化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
① 本文所论少数民族地区是指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全部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所用统计数
据也为此口径。
35
管理
的破坏,加重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和紧迫。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又是我国资源与能源的战略基地,担负了向发达地区输出资源的任务,承担了生态破坏的成本,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导致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且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灾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除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外,引起这次水灾的
(4)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据中国森林
生物多样性按东北、西北、黄土高原、华北、南方、西南高山、热带和青藏高原等8个区域分别进行的分区计算,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总价值为73790亿元,其中热带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价值
[5]
最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过度捕猎和砍伐,许多野生动植物不断减少甚至灭绝。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物种遭受灭绝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5)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植被锐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条件明显恶化,气温相对高低差异增大,,水量洪,、山体崩塌、
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江河湖泊调蓄能力下降。,,,而且对全国经济
(2)、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其生态效益价值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1800多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森林作为木材等产品的经济价值。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研究所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表明,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七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且物种多样,其中不乏珍稀物种,但分布不均匀。2003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共有森林面积5648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历史的、制度的、人为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形成逆向演进的趋势,致使一些地方水土流失,植被大面积减少,草原退化,物种灭绝,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生态 …… 此处隐藏:88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