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四大宗教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第三章 中国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内容提示〗本章重点介绍中国四大宗 教的基本常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四大宗 教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简况,四大宗教的基 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 称谓、宗教建筑常识以及宗教著名景观等。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宗教信仰概述 佛 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宗教”一词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之言为 “教”,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 意为崇尚、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 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渐进的发展过程, 成为一种自发、自在的宗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自发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发 展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的宗教。此时宗教产生了 具有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宗教机构,而且 宗教理论和教规、仪式日趋完备。它的存在和发展,客 观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因此,受到了统治阶级 普遍的提倡和支持,并不断发展、演变、向外传播。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第一节 宗教知识简述一、宗教的产生多神教 一神教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本土道教
中国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 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务实性的特点,中国公民 依照宪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1、多种宗教并存 2、对外来宗教的兼容并蓄中国佛教“八大禅宗”的产生、藏传佛教的传播等都集中反映了外 来宗教本土化的过程,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
3、显著的民族性、地方化 4、汉族宗教信仰的务实性为适应中国儒家学说以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国情,汉族在宗教信 仰上强调务实性,特别体现在公益事业方面,要求信徒立功德、行善事、 忠君孝亲、戒杀生等。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三、中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 2、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第二节 佛 教 一、佛教的产生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公 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南部)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 悉达多所创。 后世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 迦族的圣人,简称为佛陀、佛。佛是梵音, 意为觉悟者,即自觉、觉他、觉行三觉圆满 的智者。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释迦牟尼生活在约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 佛教界“八相成佛”的传说扼要地概括了释迦牟 尼的一生:即兜率来仪相、兰毗尼花园降生相、 四门游观相、逾城出家相、雪山修道相、菩提树 下降魔成道相、
鹿野苑初转法轮相和娑罗林下涅 相。大意是说释迦牟尼从兜率宫降临人世。 80 岁时,释迦牟尼在据尸那迦娑罗林下圆寂。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四大圣迹 涅槃地拘尸那迦 出生地兰毗尼花园
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成道地菩提伽耶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 佛法,它包括佛、法、僧“三宝”。 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 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 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二、佛教的发展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一) 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 (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 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 (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 宗教形态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部派佛教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 十方世界都有佛
对佛的看法
世界只有一佛
修行目标
追求自我解脱 最高果位:罗汉 (重在利己)
普渡众生以成佛 罗汉—菩萨—佛 (重在利他)
导游基础知识(广东版)
生肖对应的本命佛属鼠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属虎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龙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马本命佛:大势至菩萨 属猴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狗本命佛:阿弥陀佛 属牛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属兔本命佛:文殊菩萨 属蛇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羊本命佛:大日如来 属鸡本命佛:不动尊菩萨 属猪本命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