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内容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机械类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是机电专业的必修课。考虑高职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该课程计划课时为90学时,主要讲授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基本变形部分。了解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和分析,及动力学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并对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从而为机电专业的学习和形成专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
第一章 质点、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教学要求:
1、明确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规律;
3、掌握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计算方法及合力投影定理。 4、掌握力对点及轴的矩的概念,掌握力矩计算方法 5、了解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方向。 6、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力的定义、力的基本性质、力系、刚体和平衡的概念;力的基本规律;力对点及轴的矩的定义及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
3、明确力偶的概念及等效。掌握的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5、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 6、了解空间一般力系。
7、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确定物体重心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的概念、力矩的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力的平移定理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了解空间一般力系、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
1、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2、了解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3、掌握滑动摩擦定律的应用和考虑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和考虑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计算。
第四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教学要求:
1、掌握杆件变形的四种基体形式。
2、掌握用截面法分析和计算杆件内力的方法。
3、建立应力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时的虎克定理及其应用范围。 4、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5、熟练掌握拉伸或压缩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6、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教学内容:
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与截面法、拉伸(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力集中、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校核。
第五章 剪切与挤压 教学要求:
掌握剪切与挤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剪切变形、挤压变形、剪切虎克定律、剪切与挤压强度计算。
第六章 圆轴的扭转 教学要求:
1、掌握用截面法计算轴的扭矩。
2、了解圆轴扭转变形现象及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 3、熟练掌握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扭转的概念、圆轴扭转的内力、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圆轴抗扭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计算。
第七章 直梁弯曲时的内力和应力 教学要求:
1、掌握用截面法计算梁任一截面上的剪力、弯矩的方法;
2、掌握用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弯矩图,并判断梁的最大弯矩所在位置。
3、了解纯弯曲变形现象,及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熟练掌握梁的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提高弯曲能力的主要措施。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弯曲的概念、梁的基本形式、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梁的强度、提高抗弯能力的方法。
第八章 梁的变形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的弯曲变形问题; 2、了解梁变形的基本方程; 3、了解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4、熟悉梁的刚度条件和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教学内容:
工程的弯曲变形问题、梁变形的基本方程、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梁的刚度条件和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第九章 质点和刚体运动学 教学要求:
了解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和分析。 教学内容:
质点的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的概念及分析,速度合成定理,刚体的基本运动形式及刚体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刚体的平面运动的概念,速度的投影定理及应用。
第十章 质点系动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动力学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动静法
第十一章 变形体力学的几个问题 教学要求: 了解力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压杆稳定的概念,欧拉公式及压杆稳定计算,动载荷、交变应力,疲劳破坏的概念,影响持久材料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应力状态的概念,强度理论的应用。
四、实践环节
1、力学分析 2、力学平衡试验。 3、力学的变形试验。
上一篇:河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试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