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饮酒》 课件PPT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 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1至4句为 第一层,讲作 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 境界,所以觉 得所在的地方 也偏僻幽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间看见了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 为什么生活是如此 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 远离俗世的心。这 几句语言朴实,却 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在自家的菊园里 采菊以佐酒,悠 然闲适的抬头来 欣赏南山美丽的 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 生活方式,与那 采菊东篱下, 些官场中人孜孜 以求名利截然不 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高尚情致) 同。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 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 官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 由山中之景领 欲辨已忘言。 会到人生真
谛,但诗人 (总结全篇) 并未明辨。 世界上美好 的东西往往 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它。
饮酒(其五) ----东篱饮酒,感悟人生。结庐在人境, 叙事对比 引出疑问 自豪 而无车马喧。 自足 自问 问君何能尔? 议论 心境高远 心远地自偏。 自答 南山即庐山。庐山拥有山川 实 采菊东篱下, 自然 物我合一 自得 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 虚 悠然见南山。 精神 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 山气日夕佳, 景 飞鸟晨 返朴归真 自然 飞鸟相与还。 出夕还 此中有真意, 感 精神的 得意忘言自由 欲辨已忘言。 自由完满
上一篇:公司理财03--财务分析与规划
下一篇:CIIA——复习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