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时间:2025-04-19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作者:罗小青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8期

摘 要:应用文写作是技工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通过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改革创新写作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应用文写作 课程改革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为“语文”,其“文”对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来讲,更应该重视“文”的功用,即实用性、实践性文种的写作。显然长期以来的文化基础课改革者深谙此理,因此2011年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逐渐在广东技工院校“大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课程标准的最前端——企业调研的结果显示: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八大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是衡量人才职业素养的关键标尺,逐渐被纳入人才评价标准。然而纵观技工学校此课程的现状,却存在“教师声嘶力竭教而无效,学生死气沉沉学而无用”的尴尬状态。因此学校与企业需求对接,有机结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把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课”改革成生动实用的“能力训练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从课程理念的转变、目标能力的建设、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学决策的实施、三结合评价机制的引入等方面谈谈本人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上的尝试。

一、课程理念的转变

应用文写作课程属于技工学校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因此该课程应引入“基于工作过程,指导写作实践”的理念,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本位,以仿真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课堂上要实现从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把课程基础知识转化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

二、目标能力的分解重构

职业核心能力包含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内容。由于受市场经济功利化倾向的制约,技工学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显性的具体操作

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隐性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应把目标能力分解,培养目标应包含显性技能及隐性能力的培养。

1.显性技能

显性技能表现在能在实际职业过程中选对适用的文种,熟练写出符合国家政策法令、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达清晰、语言得体、标点正确的常用应用文书;能对常用应用文的观点、材料、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评鉴。

2.隐性能力

隐性能力能通过仿真职业过程,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整理收集信息能力及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常用文种的分析评鉴,了解具体岗位的职业规范及操守。

三、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根据目标能力的建设内容,我们必须打破以学科内容、章节结构为主的传统课程体系,针对职业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和任务进行课程设计。

1.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遴选教学内容

一是贴近实际,选择与工作及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内容。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随处可查阅;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和需要打理的事务纷繁复杂,通知、函件、求职信、申请书、调查报告、竞聘报告的写作显得更加重要。二是要服务专业,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如服务类的专业可适合行业专业文书内容;交通行业特征明显的专业则仅侧重于常用事务文书、商品说明书的学习;社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加强行政公文的写作练习。

2.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结构

表 课程结构

能力

模块 学习任务 职业目标 教学方法

职业

素养 应用文写作概述 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讲授法讲座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