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总结 邓学钧主编
时间:2025-02-22
时间:2025-02-22
介绍了路基路面的各章节的重点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1路基工程土石方数量大;
2.路面工程耗资多;
3.涉及面广,工程复杂多变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1.地理条件 2.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
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5.土的类别
划分依据: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和土中有机质含
量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通常按路面面层的使用品质 材料的组成类型结构强度和稳
定性,将路面分为四级( 高 次高 中 低)
公路自然区的三个划分原则:
1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毛细水
(4)水蒸汽凝结水
冻胀:在冬季,水由下向上移动,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
介绍了路基路面的各章节的重点
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翻浆:在春季,冰溶化以后,路基上层含水量增加,承载
能力下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
路面裂隙中冒出,形成翻浆。
在路基路面设计中,把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四类:
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
弱,所以路面结构常分层铺筑,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题1.垫层介于土基和基层之间,改善土基水温状况以保证面
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
成的影响; 将基层的荷载应力加以扩散;阻止路基土挤入
基层。 (3分)
垫层材料强度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常用
的分为两类,松散类如级配碎石,和稳定类如石灰土
第二章
汽车对道路的作用
停驻状态:对道路的作用力为静态垂直压力。
行驶状态:对道路的作用力为动态垂直压力、水平力、振动
力。
影响静态垂直压力大小的因素:
介绍了路基路面的各章节的重点
(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 pi;
(2)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的形状;
(3)轮载的大小。
环境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
温度对路面的影响
由于温度在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变化沿深度方向是不均匀
的,所以不同深度处胀缩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当这种不均匀
胀缩受到某种原因的约束而不能实现时,路基路面结构内部
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即温度应力,进而对路基路面产生破坏。
路基承受着路基自重和汽车轮重这两种荷载。
把车辆荷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
作区
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的主要参数指标:
回弹模量
1、柔性压板2、刚性承载板:
地基反应模量
温克勒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
征土基的承载力。压力和弯沉之比称为K
加州承载比(CBR)
一、路基的主要病害
1.路基沉陷
介绍了路基路面的各章节的重点
(1)自身压缩沉陷
(2)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沉陷
2.边坡滑塌:溜方和滑坡
溜方:边坡上薄的表层土沿边坡向下滑动;
滑坡:路堤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
坏
3. 碎落和崩塌
剥落和碎落是指路堑边坡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循环作
用下,表面发生胀缩,使零碎薄层成片状从坡面上剥落下来
的风化现象,而且老的脱落后,新的又不断产生大块岩石脱
离坡面沿边坡滚落称为崩塌
4.路基沿山坡滑动
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下的破坏滑坡
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治各种病害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
些措施:
1 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 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作
稳定处理。
3 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的压
实度。
4 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
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介绍了路基路面的各章节的重点
5 正确进行排水设计(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
排水以及地基的特殊排水)。
6 必要时设计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
冰冻深度和水分累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土基。
7 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
施,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累积变行和疲劳破坏这两种破坏极限的共同点是破坏极限
的发生不仅同荷载应力的大小有关而且同荷载应力作用次
数有关。
第三章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基
路堤的特点
设计线高于原地面; 排水、通风条件好; 施工质量易控
制,可控制填料选择、干湿类型、密实度等; 受水文地质
影响小。
路堑特点
设计线低于原地面; 排水通风条件差; 行车视距也差;
破坏了原地层天然平衡,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较大,要注意